心绞痛分型.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绞痛分型

心绞痛的临床分型与治疗 hongjingtiao 心绞痛的临床分型与治疗 1 心绞痛的临床分型 1.1 WHO分型(1979) 1.2 习用分型(稳定、不稳定、变异) 1.3 Braunwald不稳定性心绞痛分类 1.4 中华医学会不稳定性心绞痛分类 2 各型心绞痛临床特点 3 心绞痛的现代治疗 心绞痛的临床分型 1.1 1979年WHO分型 1981年经中华医学会心脏病学会讨论建议采用此分型。 (1)劳力性心绞痛:胸痛与心肌需氧量有关 a 初发劳力型心绞痛 b 稳定劳力型心绞痛 c 恶化劳力型心绞痛 (2)自发性心绞痛:胸痛与心肌需氧量无关 初发劳力型、恶化劳力型和自发型心绞痛常被称为“不稳定性心绞痛”,但报告指出不如使用各自名词为好。 1.2 习用分型 (1) 稳定型心绞痛 (2)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一系列疾病谱: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急性透 静息心 不稳定型心绞痛 壁心肌 肌缺血 非透壁心肌梗死 梗死 不稳定型心绞痛位于上述谱中间位置, 以前曾称为梗死前心绞痛、急性冠脉功能不全、冠状动脉中间综合症。除无心肌梗死心电图及心肌酶改变,定义中据以下三种临床病史特征: (1)相对稳定基础上出现逐渐增强的心绞痛(更强、长、频); (2)新出现的(1月内)由较轻的劳力活动可引起; (3)静息或很轻劳力引起的。 心绞痛的临床分型 按心绞痛不稳定化前药物治疗程度分三类: 1 从未经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开始发病; 2 已接受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开始发病; 3 心绞痛治疗已十分充分但仍发展为UAP。 例如:患者心肌梗死后2周内发生心绞痛,表现为48小时内反复发作安静性心绞痛,尽管内科加强治疗上述症状缓解仍不满意,此时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标为: ⅢC3 1.4中华医学会UAP临床危险度分层 心绞痛类型 发作时ST下移幅度 持续时间 肌钙蛋白T或 I 低危险组 初发、恶化劳力型,无静息时发作 ≤1mm 20min 正常 中危险组 A:1月内出现的静息心绞 痛, 但48小时内无发作者(多由劳力型心绞痛进展而来) B: 梗死后心绞痛 1mm 20min 正常 轻度升高 高危险组 A : 48小时内反复静息心绞痛 B ; 梗死后心绞痛 1mm 20min 升高 心绞痛的临床分型 中华医学会UAP定义 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AMI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包括如下亚型: (1)初发劳力型心绞痛(2月内新发生) (2)恶化劳力型心绞痛(2月内) (3)静息心绞痛(1月内,时间长NTG含化效差) (4)梗死后心绞痛( AMI 发病24h后至1月内的) (5)变异型心绞痛(休息或一般活动时发ST ) (中华心血管管病杂志,2000;28(6):409) 2 各型心绞痛的临床特点 2 各型心绞痛的临床特点 2.1 劳力型心绞痛 冠状动脉狭窄大于50%时冠脉循环的最大储备力开始下降,并随阻塞的不断加重呈进行性下降。 (1)稳定劳力型心绞痛 症状特点 冠脉病变 预后 劳力或情绪诱因 持续时间程度固定 休息/含NTG缓解快 稳定1月以上 均有固定性阻塞病变 常为同心型病变/边平底宽的偏病变 多支较单支更常见 缺血相关血管70~95% 90%时皆侧枝循环良好 取决于 心肌缺血程度(病变程度与支数)和心功能(是否心肌梗死) (2)初发劳力型心绞痛 症状特点 病变特点 预后 .病程1月内以前无 .50%兼有休息/睡眠发作 .应为初发型心绞痛, (不包括变异/仅休息时AP) .年龄相对较轻 .临床表现差异大 .多有冠脉阻塞性病变 多单支病变,LAD受累最多 突发主要原因: 1)斑块破裂诱CA痉挛或不全堵塞性血栓形成,或并存 2)斑块迅速进展使管腔狭窄进行性加重 1月内约8~14%AMI率 很不稳定 (3)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