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肌缺血及心梗篇
心电图对急性心梗的诊断价值 判断梗死相关血管 预测梗死面积 判断有无再灌注 指导选择最佳治疗措施 判断预后 缺血性发作 1. 警告性症状: 胸部不适——胸中部压榨、充实感 上半身不适——上肢、背部、颈、下颌或胃部 气短——常伴胸部不适 其他——出汗、恶心、头昏、濒死感 2. MAXIM: any discomfort or pain experienced between the jaw and umbilicus should be considered ischemic until proven otherwise! 基本图形和机制 缺血性改变: T波。 损伤性改变: S-T段。 坏死性改变: Q波。 二、心肌梗死的图形演变与分期 心肌梗塞除了具有特征性图形改变外,它的图形演变也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因此随访观察心电图演变对诊断更有意义。 一 基本图形及机制 三 心肌梗塞的图形演变与分期 急性心肌梗塞的病理演变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1 第1周内主要为心肌纤维的凝固性坏死伴有炎性细胞浸润,间质充血和水肿 2 第2周内坏死的心肌纤维被吞噬细胞吞噬、移走,心肌纤维溶解吸收形成肌融灶,梗塞周边出现肉芽组织; 3 第3周的改变是在第2周病理改变的基础上,肉芽组织形成增多并出现胶原纤维 三 心肌梗塞的图形演变与分期 4 第4~6周 梗塞区胶原纤维形成较显著 5 第7~8周, 胶原纤维形成已较致密 梗塞灶愈 合 这些病理演变过程,可帮助我们理解心肌梗塞心电图改变的发生、发展和演变。 1、早期(超急性期):见于急性心肌梗塞的很早期(数分钟或数小时 (1)T波高耸(胸导联1.5mV,肢导联0.3-0.5mV)。 (2)QRS增高、增宽(0.10s)。 2、充分发展期(急性期):是一个发展过程,见于梗塞后数小时或数日,持续数周。多1月。 (1)异常Q(QS)波(即Q波增宽(0.04s)、加深(同一导联1/4R波) )。 (2)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与T波形成单相曲线。 (3)T波逐渐转为深倒置。 3、新近期(亚急性期):数周至数月,多2~3 月。 (1)ST段基本恢复至基线。 (2)异常Q(QS)波持续存在。 (3)T波由深倒置变为浅倒置。 4、愈合期(陈旧期):持续终身或异Q消失。 (1)异常Q(QS)波持续存在。 (2)ST段、T波恢复正常,或T波恒定性浅倒置、 低平等。 心肌梗塞心电图的演变和分期 心肌梗塞的定位诊断 前 间 隔: V1 V2 V3 局限前壁: V3 V4 V5 前 侧 壁: V5 V6 V7 aVL aVF 广泛前壁: V1 V2 V3 V4 V5 下 壁: II III aVF 高 侧 壁: I aVL 正 后 壁: V7 V8 V9 心肌梗塞不典型图形改变 非Q波型心肌梗塞: 可没有S-T段抬高,亦无Q波产生,或仅有S-T段压低, V1V2反常R波减小,反常 Q波加深偏大,V3V4 V5 右心室心肌梗塞: V3r V4r 心肌梗塞合并左束支阻滞:V1V2V3 下壁心肌梗塞 (1) 下壁心肌梗塞 (2) 下壁心肌梗塞 (3) 前壁心肌梗塞 (1) 前壁心肌梗塞 (2) 前壁心肌梗塞 (3) 前壁心梗 心电图预测心肌再灌注 血管再通并不等于心肌微血管再灌注,组织灌注状态是心室功能与死亡危险性的最重要预测者。 心电图预测心肌再灌注 溶栓后90′ST 段不降落→挽救性PTCA 70%导联 ST 段回落预示预后较好 心梗后4小时内T波出现倒置提示心肌再灌注;溶栓后数小时内T波↓强烈提示心肌再灌注,但4小时出现T波↓为心梗本身的心电图演变表现。 心电图预测心肌再灌注 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60~120次/分(由舒张晚期室性早搏诱发)亦强烈提示心肌再灌注 个别心肌再灌注病人出现多形性VT与VF(故溶栓后亦应心电监护,备用除颤器) 急性心梗合并心律失常的意义 溶栓治疗后传导障碍发生率下降,但出现传导障碍者并发症及死亡率无减少。 心肌缺血、心肌梗塞心电图 正常心脏除、复极与心电图关系 狗冠状动脉阻断血流心电图表现 心肌缺血的T波改变 正常T 波: 上升肢与下降肢不对称,升肢夹角为锐角,降肢夹角为钝角,与基线形成一个不等边的三角形。T波顶端比较圆钝。 缺血型T波(冠状T波): 1.上升肢与下降肢对称。 2 波形变窄, 幅度增加。 3 顶端或底端变尖, 成箭头样。 机理:复极化过程不平衡。 心肌缺血T波改变图形 正常 内膜心肌缺血 外膜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S-T段改变 心肌缺血进一步加重,引起心肌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L∕T 637-2019 电力用固定型阀控式铅酸蓄电池.pdf VIP
- RoboSim虚拟机器人第三课-灯如流水.pdf VIP
- 22、啊哈C语言!逻辑的挑战(修订版)-2020-01-05.pdf VIP
- 《有余数的除法》.pptx VIP
- 山东第四届结构设计竞赛手册(终稿).pdf VIP
- 气排球比赛记分表格模板.doc VIP
- CMA测试试题培训资料.doc VIP
- 超星尔雅学习通《中华诗词之美》章节测试答案满分版.doc VIP
- 幼儿安全教案:会惹祸的阳台.doc VIP
- 第三单元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单元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高二化学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