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申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doc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申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申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doc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申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建设项目 汇报人:叶小明 二○○八年六月 第一部分背景与基础 (一)市场需求旺盛,学院发展前景广阔 1、广东是经济强省。广东已率先进入工业化后期,生活产业迅速发展; 2、广东是轻工大省。广东轻工产值占全国轻工业产值的40%,且连续20年排全国第一; 虽然如此,但高技能人才缺口大。根据《广东省“十一五”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预测,到2010年高技能人才缺口102万人,轻工类高技能人才缺口15.4万人。我校是广东省唯一的轻工高职院校,为广东生活产业和轻工行业培养高技能人才责无旁贷。 (二)长期坚持走校企合作之路,形成良好办学基础 1、校区区位优势明显。广州、南海两个校区位于珠三角和广佛经济圈的中心区域。南海新校区座落在南海经济开发区,区内有中小型企业2670家;我校又是南海职教集团核心成员、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职教集团的首期发起者之一和广东轻工职教集团(筹建)的牵头单位,校企合作条件得天独厚。 2、10年办高职,坚持产学结合培养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引进设备与资金3340万元,建设了一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培训中心和技术服务机构。 3、招生进口旺,就业出口畅。 4、多年的高职实践,形成了“三高一创”的办学理念:高素质为本,高技能为重,高就业导向,创新促发展。 5、根据产业、行业发展需求设置专业。生活产业以轻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根据广东的生活产业发展,学院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现有63个专业中,与生活产业直接相关的有49个,其中,与轻工行业对应的有26个,与现代服务业对应的有23个。 第二部分思路与目标 (一)建设思路 1、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带动专业群建设,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2、紧靠行业、企业,发挥职教集团优势,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3、为适应广东率先进入工业化后期和生活产业迅速发展的需要,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将学校建设成为广东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加油站”,成为广东生活产业和全国轻工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心。在轻工行业和现代服务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起示范作用。成为国内有影响及辐射作用的高水平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部分内容与措施 (一)重点专业建设 选择轻工行业和广东地方经济发展急需、人才紧缺的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机电一体化技术、广告设计与制作等4个专业为重点建设专业,带动相关专业群建设;精心设计课程体系,打造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改善实验实训条件。 各专业根据自身特点,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1、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小型生产进课堂模式——以典型塑料产品加工过程为导向,小型生产、企业实践与教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2、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与食品检测真实任务结合模式——以岗位工作为导向,专业核心技能分项培养,综合能力集成提高的人才培养模式。 3、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灌装生产线现场教学与课堂教学交替模式——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课堂与车间交替、仿真与生产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4、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创意设计工场模式——构建以创意设计工场为平台,真实项目驱动、教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1、政府主导、三方联动:依托政府,联合企业,充分发挥职教集团优势,建立中小企业培训和技术服务中心; 2、紧靠行业、服务企业:与广东轻工协会联合,在我校设立广东轻工网和培训中心,使之成为轻工行业服务企业的主阵地; 3、筑巢引凤、互惠双赢:学校将新建成的3万多平米的实训中心,用于引进企业,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4、校友架桥、情感铺路:充分发挥6万校友社会资源,更好地加强校企合作。 (三)教学管理改革 1、实行弹性教学管理 为实践高职工学结合,打破教学计划刚性框架;根据企业生产需求,灵活安排教学计划。 围绕新的课程标准,改革教学大纲,多地点、多形式、多任务等实施教学内容。 管理重心下移,将课程管理重心下移到系部,执行权下移到专业团队。 2、改革考核制度 校外实习企业评价为主;       校内实训评价企业参与。 3、强化顶岗实习管理 关键点控制:完整的岗位技能项目训练、顶岗实习答辩和校企共同签发的《工作经历证书》。 过程控制 (四)课程建设 1、构建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突出岗位核心技能,每个专业重建3~5门专业核心课程。 2、课程内容开发——根据岗位工作过程,改革课程标准,开发课程内容。 以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为例:该专业联合广东顺德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等塑料龙头企业成立课程开发小组,以注射生产流程为主线组织课程内容,以塑料注射工种作为考核标准,重构塑料注射成型课程。 (五)实训条件建设 1、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依托政府,利用珠三角中小

文档评论(0)

tangtianb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