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心得
HUNAN UNIVERSITY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
实践研究课程作业
2015年10月28日
教育的力量
——脑力还是武力
作为一名研究生,面对有些问题已经不能只是一句“肉食者谋之”就视而不见了,我们有足够的知识水平和分析能力来对国际大事指点一二。当前国际形势风起云涌,我国如何在“新常态”下保持经济增长,促进人民福祉已然成为学者们探讨的焦点问题。本人一直对德意志民族抱有仰慕之情,不止一次看过《大国崛起之帝国春秋》,索性以此为契机发表一些愚见。希望带给那些“肉食者”更丰富的声音。
《大国崛起之帝国春秋》是一部讲述德国如何由当初四分五裂,任人宰割的悲惨境地一步一步走向统一富强的纪录片。其实,整部纪录片完全可以分割为两个部分,即统一前与统一后。可是历史并不是泾渭分明地可以靠划一条三八线来分割,须知这整个过程充斥着屈辱与辉煌,和平与战争。对于这段历史,很多人热衷于研究德国统一的进程,我觉得不必费太多的心思在这一方面。所谓分久必合,正是历史的滚滚车轮在推动制度变革与社会进步,不是一位李斯特或者俾斯麦可以左右的。但是如何在统一后继续维持国家的凝聚力却是对领导者以及整个民族的巨大考验。我觉得在德意志民族身上,确实具备一些东西值得我们学习。要研究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面对一个抉择:脑力还是武力。对此,德意志民族做出了让世人惊愕的回答:都要,但首先选择脑力。
德意志民族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周围列邦。
以最强大的普鲁士王国为例,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在1763年,颁布了义务教育法令,并规定国家管理教育。5—12岁儿童必须入学,否则罚其父母。他还规定,设立学校要经国家允许,所有公立学校都要接受政府的监督和观察。在世界教育史上,德国最早实施了强迫义务初等教育。在西欧教育史上,也成为将学校教育的管辖权从教会转归国家的开端。
随后,普鲁士发动了三次王朝战争,相继打败丹麦、奥地利、法国,成功于1871年1月18日在凡尔赛宫的镜厅宣告了德意志帝国的成立,这是历史上首次只出现一个德国。如果说德国的武力征服只是狂热的军国主义在推动,我们不妨听一下中国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李工真对此的评价:德意志从濒临亡国的绝境发展成一个令人瞩目的强国,采取了种种措施,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它高度重视对国民素质的培养,并以此作为它国家振兴的基础。战胜法国并俘虏法国皇帝的元帅毛奇的评价更是言简意赅:普鲁士的胜利早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就决定了。由此可见,早在19世纪,德国以智立国的方针基本就已确定。也许从那时起,德意志民族的崛起便已势不可挡。
历史又证明了这一点。
这次,德意志人民的智慧化作为科技力量。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兴起了一场以电机、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核心的新工业革命,即第二次工业革命。而德国正是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策源地。英国的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870年的32%,降到1913年的14%,丧失了它19世纪中期以来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而德国迅速超越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德国工业革命中起到先驱作用的柏林机械工业的核心人物玻尔西希就是教育界的杰出产物。另外,尔斯鲁厄工业大学1865、慕尼黑工业大学1868、亚琛工业大学1870、柏林工业大学1879、等学校,到19世纪后半叶都发展为高等工业学府,为工业革命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由于教育的普及,德军士兵的文盲率几乎为零。德国陆军是当时装备最精良、训练最优秀的军队,雄冠全球。教育的红利惠及经济,政治,军事各个方面,德国拥有了压倒对手的全方位优势,如此来看,它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也就见怪不怪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只是阐述了一个问题,教育如何通过提升脑力进而增强武力的。这种模式不止德国人适用,其实放任四海而皆准。不过既然地球上没有第二个德意志,自然不会有第二种德意志式的教育,而这正是德国独到之处。对他们来说,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科学知识,更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说到德国民族精神,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讲理性,守纪律,办事严谨认真、一丝不苟。二是文化素质普遍较高,说话有修养,知识面广,不怕辩论。三是崇尚自强不息,精益求精,永不满足。
正是靠着这样的精神,德国才能在一战结束后短短的15年时间重新成为欧洲霸主卷土重来,才能在二战的废墟上用短短20多年打造了匹敌英法的经济基础,并长期霸占经济总量世界第三的宝座。这也许看上去是一个奇迹,但是对德国人来说,完全是水到渠成的事。
你能想象得到吗,德国城市在二战后成为了一片废墟,男丁数目减少,清理废墟的任务就落到了女人们头上。所谓的“trummerfrauen”或是“瓦砾女人”(rubble women)凭着自己的一双手,用上她们可以找到的任何工具,干得热火朝天。她们很多都是志愿的,没有报酬没有鲜花,只有心中的德意志。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