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53例临床医生眼部粘膜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情况分析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153例临床医生眼部粘膜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情况分析
苏凤花 黄顺红 张柳琼(解放军第180医院口腔科 福建泉州 362000)
【中图分类号】R7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1-0088-01
【摘要】 目的 眼部粘膜吸收污染血液引发乙型肝炎引起足够的重视。方法 将临床医生随机分组检测乙型肝炎标志物。结果 外科组医生乙肝病毒感染率高于内科组医生,裸眼组医生乙肝病毒感染率高于戴镜组。结论 临床医生在进行各项操作时,没有防护的眼部粘膜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关键词】 临床医生 眼部粘膜 乙型肝炎病毒
医院是各种致病微生物聚积的场所,而医务人员长期工作在这种环境下,常常与患者的血液、体液、脓液等接触,血源性传播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可通过破损的皮肤、粘膜等途径传播。临床医生在进行一些近距离操作时,眼部是暴露的,容易被血源所污染,眼部粘膜吸收污染血液引发乙型肝炎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临床医生153人,男117例,女36例,均未接受乙肝疫苗接种。按工作性质分为内科组(甲组)包括心肾呼吸内科、消化神经内分泌科、肿瘤内科共57人,男41人、女16人;外科组(乙组)包括普外科、脑外科、烧伤科、骨科、耳鼻喉科、妇产科、麻醉科共96人,男76人,女20人。按有否配戴眼镜分,可分为戴镜组(A组)55人,裸眼组(B组)98人。
1.2方法:抽取空腹血3ml,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俗称“两对半”。采用IRMA方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Anti—HBs)、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采用放射免疫法(SPRIA)检测乙肝病毒e抗体(Anti-HBe)、乙肝病毒核心抗体(AntiHBc)。(试剂盒: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操作按说明书要求进行,对任何一项阳性者视为乙肝病毒感染。所得数据采用X2(P)检验处理。
2 结果
表1 153例临床医生乙肝“两对半”任何一项指标阳性检出率 人(%)
3 讨论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在:母婴传播即垂直传播生活中密切传播医源性传播三种。其中最重要的是通过血液造成的医源性传播。据资料报道,乙肝患者及病毒携带者血液中有病毒存在,而注入他们的极微量血液(0.OO004m1)即可受病毒感染[1]。医务人员血源性感染的主要途径为经皮或粘膜,主要感染来源是受病原体污染的血液、体液、组织、器官、分泌物、排泄物以及其他感染性材料[2]。外科医生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等概率高于内科医生。临床医生在进行各项操作如用2%过氧化氢冲洗伤口、创面水疱破裂溅起的“水溶胶、缝合扎线抖动溅起的血雾、手术电刀电凝扬起的血雾气等,被没有防护的眼部粘膜吸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CollinsD(2000年)报道,矫形手术中电动仪所产生的血雾,其80%的粒径lt;0.6mm,造成显微镜与面部广泛血污染,80%的手术人员口罩有血迹,但都只有15%被察觉到[3]。而溅入眼部的血雾也不易察觉出。乙型肝炎都有一定的潜伏期,而部分患者在未完全明确诊断之前就得进行手术、换药等治疗,这就进一步增加了感染的危险。所以来自患者的一切血液均视为有传染性。表1示医生有否戴眼镜进行操作HBV病毒感染率有明显差异。戴眼镜操作医生起到一个物理隔离作用,产生的“血雾”等不会或仅少量溅入眼部被眼部粘膜吸收。
从结果可见,外科医生HBV病毒感染率较内科医生高,而外科医生在进行各项高危操作时戴帽子、口罩和手套,而眼部是暴露的,应该还要戴上护目镜或防护罩。对择期手术的病人,术前的HBV标志物检测应列入常规检测项目,医生们在工作中要提高自我防护意识,HBV标志物作为每年体检必检项目,同时开展疫苗预防接种,增强抗HBV病毒感染能力。
参 考 文 献
[1]王欣欣.手术室预防乙型肝炎扩散的探讨,河南医药信息,2001;9(16):63.
[2][3]沈伟.医务人员血源性感染危险与预防的研究进展,现代预防医学2002;29(6):80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