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9年胃痛(消化性溃疡)100例疗效总结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2009年胃痛(消化性溃疡)100例疗效总结
吴美翠(内蒙古包头市蒙中医院 014040)
【中图分类号】R6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9-0252-01
胃痛(消化性溃疡) 为我专科优势病种之一,我们在临床中最大程度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制定及应用了专科的诊疗方案,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我们在临床观察治疗的100例病案予以总结:
一 分型论治
1.肝郁气滞证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主方: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加味。
药物:柴胡6g,香附9g,川芎9g,陈皮6g,枳壳9g,白芍15g,炙甘草5g,广木香6g。
2.肝胃郁热证
治法:疏肝泻热,和胃理气。
主方:化肝煎(《景岳全书》)加味。
药物:陈皮6g,青皮6g,芍药15g,栀子9g,黄连3g,吴茱萸2g,香橼9g,佛手9g,象贝母9g,泽泻9g。
3.胃阴亏虚证
治法:养阴益胃。
主方:一贯煎(《续名医类案》)加味。
药物:生地10g,沙参9g,麦冬10g,当归10g,枸杞子10g,川楝子9g,白芍15g,炙甘草3g,百合12g,玉竹10g。
4.脾胃虚寒证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主方: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加味。
药物:黄芪20g,白芍15g,桂枝6g,炙甘草3g,高良姜5g,香附9g,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5g,陈皮6g,乌贼骨15g,白芨10g。
5.气滞血瘀证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方: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丹参饮(《肘后方歌括》)加味。
药物:生蒲黄10g{包}五灵脂10g{包},丹参15g,檀香5g,砂仁3g{后下},当归10g,赤芍15g,白芍15g,川芎9g,香附10g,党参10g,延胡索9g,乌贼骨30g,甘草5g。
肝胃郁热型:占15.5%,痊愈占90.3%,有效占7.5%,无效占2.2%。
脾胃虚寒型:占28.5%,痊愈占95.2%,有效占3.6%,无效占1.2%。
肝郁气滞型:占14.9%,痊愈占88.3%,有效占7.5%,无效占4.2%。
气滞血瘀型:占18.9%,痊愈占89.6%,有效占6.3%。无效占4.1%。
胃阴亏虚型:占13.7%,痊愈占90.4%,有效占5.8% 无效占4.8%。
经上述统计病例中,总有效率为97.2%,无效占2.76%。
二 治疗体会
消化性溃疡(胃痛)治疗现状在于缓解症状,促进愈合,预防复发和防治并发症。西医治疗手段不外是抵抗溃疡的攻击因子和增强胃、十二指肠粘膜的保护因子,目前,西医药对于缓解症状,促进愈合方面已有显著的疗效。中医药在缓解症状方面也不逊色,但在如何提高治愈率和缩短愈合时间方面仍需努力。对此评价如下:
1.在溃疡病活动期,有的学者认为属于中医的热证,从痛从热论治,而溃疡呈迁延反复,呈慢性、周期性,属于寒证而从虚从寒论治,但是我们观察中认为并非如此。由于机体差异不同,致病因子有异,故需我们仍然以辨证论治为主,在辨证过程中,注意证型的不同,兼杂不同,标本缓急等影响,权衡施治,方可取得较佳疗效。如病人既有热证又有湿证,或兼有气滞证、血瘀证等,故需要经过四诊分析,予以辨别,方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所在。
2.在辨证为主的基础上,还应结合辨病。因为溃疡病的基本病因病理是一致的,是胃、十二指肠粘膜的护卫功能下降,攻击因子过强,两者失于平衡所致。所以选用一些针对性的药物用药,则可达事半功倍之效。如具有抑杀幽门螺旋杆菌的药物,如黄连、大黄、黄芩、川朴、桂枝等,具有中和胃酸的药物,如乌贼骨、大贝母、瓦楞子、珍珠粉等,具有保护胃粘膜及生肌的药物,如白芨、三七、云南白药等。但是还要根据辨证及中药药性去选用这些有针对性作用的中药,达到辨证与辨病有机结合,才能提高治愈率。
3.提高治愈率还要注意中医治则的稳定性,如守法守方,治疗手段的多样性,如既有内服,又有外敷或针灸等。治疗方法的联合性,如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与饮食调护结合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