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管紧张素Ⅱ的AT1型受体拮抗剂的设计、合成及研究.docVIP

一种血管紧张素Ⅱ的AT1型受体拮抗剂的设计、合成及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种血管紧张素Ⅱ的AT1型受体拮抗剂的设计、合成及研究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一种血管紧张素Ⅱ的AT1型受体拮抗剂的设计、合成及研究 袁伟东 冯文睿 陈志龙(通讯作者) (东华大学化学与生物学院生物医药研究室 上海 201600) 【摘要】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是目前新型的抗高血压药物。从第一个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洛沙坦问世以来已经有二十余年时间。随着对其构效关系和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此类药物被设计合成和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高血压 合成 高血压是一种患病率极高的慢性疾病。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达18.8%,估计全国有高血压患者1.8亿。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药物结构一般包括三个部分,即疏水区,富电荷区和中间连接部分。疏水区一般如甲基、乙基、正丙基。富电荷区基团有羧基、5-氧代-l,2,4-噁二唑。中间连接部分可为钢性结构,也可为非钢性结构,其优势构象应可使富电荷区与疏水区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本文基于此设计出了一种新的化合物,初步的药理实验表明,其具有良好的降压药效。 1 合成路线 通过相关文献查阅,本文设计了化合物1的合成路线。以市场易得的甲苯[2]为原料,在AIBN和CCI4中反应生成中间体[3],其再与吲哚反应制备出重要中间体[4],将其与2,4-二氟苯腈反应制备出化合物[5],最后在二甲苯存在的条件下,制备出终产物[1] 2 实验部分 2.1 1-苯-1H-甲基吲哚[3] 将2.083吲哚和碳酸钾2.76g溶于50mL丙酮中与50℃下,搅拌30分钟,之后加入化合物卞溴3.141g(10mmol),升温至回流,继续反应6小时,停止反应。将反应液倒入30mL水中,用乙酸乙酯萃取一次(50mL),收集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一次(50mL)。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对所得残留物进行柱层析分离,石油醚:乙酸乙酯=4:1。获得淡黄色液体3.02g(67.9%)。 2.2 4rsquo;-((1-H-吲哚-1-基)-5-氟联苯-2-腈[4] 将化合物4(1.992g),2,4-二氟苯腈(0.96mL),K2CO3(1.62g)溶于10mL DMF中,搅拌加热回流5h。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液倒入10ml冰水中,再加乙酸乙酯萃取中加入乙酸乙酯(10mLtimes;3),饱和食盐水洗一次(10mL)。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镁干燥,抽滤,之后再进行柱层析(洗脱液:石油醚:乙酸乙酯=4:1),最终获得得2.18g淡黄色固体 (87.3%)。 2.3 4rsquo;-((1-H-吲哚-1-基)-5-氟-苯二恶唑[1] 将化合物5(1.02g)溶于50mL二甲苯中,再依次加入盐酸羟胺(1.42g),DIPEA(3.57mL),氯甲酸异丁酯(0.33mLl)。N2保护下搅拌加热回流5h。后处理后,得黄色粘稠液体。石油醚-乙酸乙酯重结晶。最终获得化合物856毫克(47.5%)。 3 药理实验 选用100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模型,分为空白组,阳性对照组,化合物1给药组,用小动物无创伤血压换能器经载波放大之后连至MPA-HBBS型清醒自由活动动物血压记录分析系统,四肢皮下插入针形电极,股动脉插管法测量清醒大鼠主动脉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AP) ,舒张压(DAP) ,心率(HR) 及心电图(ECG)。试验时将待试化合物1配制成浓度为15mg/kg 的水溶液。试验时阳性对照药配制成浓度为15mg/kg的水溶液。 4 结论 结合体外受体实验和动物体内降压实验的结果,相较于目前已上市的药物伊贝沙坦,它也能很好的抑制AngII与AT1受体的结合,降低并维持血压,具有进一步新药研发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姜雨鸽,汪海.以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为靶标的抗高血压药物研究进展[J].解放军药学学报, 2004, 20(1): 55-57. [2] 龚培力.抗高血压药物的评价与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 2007, 26(4): 334-338. [3] 徐进宜等. 4-取代-3-烷基-4,5-二氢-1-(3-氯-4-氟苯基)-1,2,4-三唑-5-酮的合成及生物活性[J].有机化学,2006,26(1):123-128. [4] 贺乾辉. 新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合成研究:[A],南京:中国药科大学,2003. [5] 徐进宜. 药物化学.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184.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