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横切口治疗小儿疝气72例临床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横切口治疗小儿疝气72例临床分析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小横切口治疗小儿疝气72例临床分析 查正毅   (六安市裕安区固镇镇计划生育服务所 237147)   【摘要】目的:探讨小横切口治疗小儿疝气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所2010 年1月-2012 年12月期间,对72例小儿腹股沟斜疝采用经外环横形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72例全部治愈, 无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无复发。结论:经外环横形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疤痕小等优点,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微创手术方法。   【关键词】小横切口 小儿疝气 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9-0126-01   小儿疝气是普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男性多于女性,早产儿发病率更高。临床治疗多选择手术,根据其手术特点及适应证,对小儿疝气进行综合评估,选择合适手术方式。近年来,采用小切口方法治疗小儿疝气,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所收治72例小儿疝气患者。 其中男64,女8,年龄1.5-7岁。右侧53例,左侧16例,双侧3例。72例中嵌顿6例,复发疝2例。   2 手术方法   72例患儿采用氯胺酮麻醉,常规消毒置无菌巾单,于浅环外上方取腹横纹下横行切开皮肤,长约1-1.5cm,用蚊式钳和小拉钩钝性分离皮下组织,显露精索,寻找到疝囊后纵行切开,游离疝囊,4号线高位结扎疝囊颈。较大疝囊需横断,远端留置。彻底止血,精索睾丸复位,钳夹皮肤,无菌敷贴覆盖,术后观察2小时左右,待麻醉完全清醒后,无明显不适,即可出院。   3 治疗结果   本组72例小儿疝气,手术时间为6-10分钟,平均为8分钟。出院后分别于7天,1个月,3个月,12个月进行随访,所有患儿无并发症,无复发。切口均为甲级愈合。   4 讨论   腹膜鞘状突未能闭锁是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病理基础,咳嗽、哭闹使腹腔内压力增加及早产婴腹壁肌肉薄弱等,是腹股沟疝的促发因素。右侧睾丸下降比左侧略晚,鞘突闭锁也较迟,故右侧腹股沟疝较多[1]。小儿生长发育没有成熟,解剖结构层次不明显,这要求我们临床医生,对小儿腹股沟区不仅熟练掌握解剖结构,还要有熟练的疝手术操作技术。   小儿腹股沟管很短,约1cm,且几乎垂直地从内环通向外环[2],基于此解剖特点,就使得在外环口的位置上稍往上分离,即可达到内环疝囊颈部。所以采用不切开腹外斜肌腱膜的方法进行手术,可直接经外环口寻找疝囊并对疝囊颈部进行高位结扎,使经腹纹小横切口达到治疗目的。在外环口上外方皮肤自然皱褶处作横切口,分离组织少,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切口愈合好,疤痕小,形似腹横纹。但在实际操作中,还需注意①术中因小切口,小儿精索多不成束状,输精管细,迂曲,寻找疝囊时,注意保护,以免伤及精索;②小儿膀胱位置较高,壁薄,靠近前腹壁,术前一定要排空小便,术中注意避免损伤。③如果发现内环扩大明显,需加强需修补,避免日后复发;④疝囊高位结扎后,注意疝囊残端底部开窗或底外翻,防止术后积液;⑤术中牵拉睾丸,使其复位,防止发生扭转;⑥手术是治疗小儿疝气直接有效的方法,传统手术采用平行腹股沟韧带斜切口,手术切口长,手术时间长,由于破坏了腹股沟管正常解剖位置,造成创伤较大,常有???后疝复发,易于感染。但其具有术野大,便于操作等优点,合并嵌顿或肠坏死可选择。小横切口手术虽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不易感染,并发症少,但对严重小儿疝气和需作修补手术的操作带来不便,要谨慎使用。   综上所述,下腹部小横切口治疗小儿疝气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在适应症范围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325.   [2]郑钧,胡玉萍等.小儿腹股沟斜疝微创手术及其技巧临床研究.河南外科学杂志2005,11(6):33-34.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