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治安史课件12、第五章六朝集权型治安的动摇第三节
国灭时户数 国灭时口数 东汉该地户数 东汉该地口数 魏国 663423 4432881 5648700 1371069 蜀国 280000 1082000 5660000 吴国 523000 2300000 2027977 8492585 东汉(157年) 三国户1466423,口7672881。户减少86%,口减少86%。 西晋太康元年(280),户2459840,较东汉,户减少77%,口减少71%。 原因何在? 南燕韩濛:“百姓因秦晋之弊,或百室合户,或千丁共籍,依托城社,不惧薰烧,公避课役,擅为奸伪。” 北魏李冲:“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 《通典》卷三《食货典·乡党》引宋孝王《关东风俗传》略云:“昔六国之亡,豪族处处而有,秦氏失驭,竟起为乱。及汉高徙诸大姓齐田以实关中,盖所以强本抑末之计也。(北齐)文宣(高洋)之代,政令严猛,羊、毕诸豪,颇被徙逐。至若瀛、冀诸刘,清河张、宋,并州王氏,濮阳侯族,诸如此辈,一宗将近万室,烟火连接,比屋而居。献武(高欢)初在冀郡,大族猬起应之。侯景之反,河南侯氏几为大患,有同刘元海、石勒之众也。” 思考题: 1、简述六朝地方治安机构的变化。 2、简述六朝基层治安机构的变化。 3、简述六朝户籍制度的变化。 参考书: 1、中国古代治安制度史,朱绍侯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 2、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第4卷,白钢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2版。 3、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史,朱大渭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1998年。 第五章 六朝集权型治安的动摇第三节 六朝治安管理体制 文化融合 继往开来 一﹑中央治安机构 六朝中央治安机构的权限与汉代无异,但在负责治安的机构上有突出变化,即治安行政的权力由三公九卿转移到尚书省。 尚书省长官为“录尚书事”或“尚书令”,“军国大事,总而裁决”。其副手左仆射分管皇帝殿内和出行的安全,纠举百官非违;右仆射负责官吏的选拔,治安事件的预防和平息,以及大案要案疑案的审理。尚书仆射之下又有相应的机构分别管理具体行政事务。 二、地方治安机构 六朝治安体制变化最大的就在地方治安体制。 郡县两级变为分州郡县三级; 军事组织参与主管地方治安; (一)州刺史 自东汉末年始,州成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郡的权力实际上为州所侵夺。 州的长官为刺史,对一州治安负总责。 刺史属官称从事,有八部从事,协助刺史处理一州各类政务,其中与治安有密切关系的,有: 别驾从事:随刺史巡行州部,录囚徒,察举非法,考殿最。 部郡国从事:每郡一人,分管该郡上呈文书,纠举一郡非法之事。 刺史依职权又分两类: (1)领兵刺史。刺史兼领驻扎本州的中央军的,往往带将军之号,称都督某州军事(魏晋南朝)或总管某州军事(北朝)。 (2)单车刺史。掌州而不领兵,这种情况下往往另设都督掌领军队。 北朝为适应少数民族需要,规定一州设三刺史,宗室1人,异姓2人,拓拔贵族、鲜卑贵族、汉人各1人。 (二)分封制 汉代分封诸侯国,但诸侯唯食租税,禁止参与地方行政。 六朝分封之诸侯,权力很大,成为地方上强大势力。 西晋平吴之后,大行分封,封司马宗室为王,并允许诸侯王自行任命王国内的文武官吏。 制定王国置军制度,大国三军5000人,次之二军3000人,小者一军1500人。同时明令取消州郡军队。 此外,除王国军外,诸侯王多授与都督某州军事之衔,统领驻扎本国的中央军。西晋全国都督中有一半是宗室兼领。 由于王国分封于战略要地,又握有军队,使得王国往往成为治乱的关键,大大刺激了诸侯王的野心。八王之乱即为典型。 (三)都督制度 魏晋南北朝战争频繁,出于国防的需要,都督制度成为定制,影响到隋唐行政层级。 都督源于三国,至晋成为定制。都督原是军事指挥长官,而非地方行政首脑。但是东晋以后,都督辖区跨州郡,出任者位高权重,兼之军事调度的需要,逐渐成为州郡的上级机构,形成“府以统州,州以临郡,郡以莅县”的隶属关系。甚至州郡县长吏也由其委派。 曹休:魏文帝时,镇南将军,假节都督诸军事。上为2010年考古挖掘之曹休墓及铜印 北朝之都督称为总管、大总管或行台。 都督分为三类: 使持节:权最重,可以诛杀二千石以下官吏; 持节:战时可以杀二千石以下官吏,平时只能诛杀无官位之人; 假节:只能在战时杀违反军令的人。 隋文帝整顿地方行政,改为府、州、县三级的“府”,即指“都督府”。 东晋桓温头衔: 安西将军、持节、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诸军事,领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上为桓温像 刘宋都督府图 三、基层治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