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古典名曲欣赏—⑥夕阳箫鼓.docVIP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欣赏—⑥夕阳箫鼓.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欣赏—⑥夕阳箫鼓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欣赏—⑥夕阳箫鼓 《夕阳箫鼓》乐曲简介   《夕阳箫鼓》又名《夕阳箫歌》、《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文曲,此曲最迟在十八世纪就流传在江南一带。《夕阳箫鼓》的曲名,早见之于清·姚燮(1805—1864年)《今乐考证》。而乐谱最早见于鞠士林(约1736—1820)所传《闲叙幽音》琵琶谱(现今所见者,是其弟子咸丰庚申年即1860年的传抄本);其它一些乐谱中也有记载,如清代嘉庆己卯年即1819年《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真传》;道光壬寅年即1842年江苏松江张兼山的手抄本《檀槽集》琵琶谱;光绪乙亥年即1875年吴婉卿的手抄本;李芳园在1895年编集《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时收入此曲,曲名《浔阳琵琶》;光绪戊戌年即1898年《陈子敬琵琶谱抄本》;以及1929年沈浩初编《养正轩琵琶谱》时,曲名叫《夕阳箫鼓》。《陈子敬琵琶谱抄本》中之《夕阳箫鼓》一曲,已列有“回风、却月、临水、登山、啸嚷、晚眺、归舟”七个小标题。李芳园之《浔阳琵琶》有“夕阳箫鼓、花蕊散迥风、关山临却月、临山斜阳、枫荻秋声、巫峡千寻、箫声红树里、临江晚眺、渔舟唱晚、夕阳影里一归舟”等十个小标题。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1920年由郑觐文创立)的柳尧章、郑觐文将此曲改为丝竹合奏,同时根据《琵琶记》中的“春江花朝秋月夜”更名为《春江花月夜》。此曲之小标题与李芳园所拟有所不同,是为:“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迥曲水、花影层台、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欸乃归舟、尾声”。解放后,又经多次整理改编,更臻完善,它那富有江南丝竹音乐特点的旋律,委婉优美;节奏流畅多变,极具东方的诗情画意。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中国古典吉它演奏家殷飚将此曲改为吉它独奏曲《浔阳夜月》,在1988年广东、香港、澳门举办的吉它大赛中获古典吉它冠军。而黎海英则将它改编成钢琴独奏曲,刘庄改编为森管五重奏,陈培勋改编为交响乐。   《文心雕龙·物色》有言:“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是以献岁发春,悦豫之情畅;滔滔孟夏,郁陶之心凝;天高气清,阴沉之志远;霰雪无垠,矜肃之虑深。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况清风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哉……然物有恒姿,而思无定检”。一般而言,人们的心理与自然的物色是同步同态的,然而,人们的心灵又是超越物象,超越时空的。人们的心理,并非一成不变的“对应”于自然的物色。因其遭遇、经历、价值取向、文明模式等等的不同,对于同样的物色,不同时空中的不同主体,有其相异、相别、甚至截然相反、相对的反应。《夕阳箫鼓》这个标题,不禁使人想起了马致远小曲《天净沙》中的名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也不禁使人想起了汉武帝《秋风辞》中的名句“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并引发我们深沉的人生感慨。《浔阳琵琶》、《春江花月夜》这两个标题,也暗示着李芳园等人对这首乐曲的理解和白居易《琵琶行》、张如虚《春江花月夜》的诗句不无联系,均为“客观情景”的描述,而较少特殊的“情绪”、“心态”、“价值”、“观念”意味。依然有某种“触景伤情”的意味。正所谓“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浔阳江头夜送客,忽闻水上琵琶声,……满座重闻皆掩泣,……江州司马青衫湿”;正所谓“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夕阳箫鼓》全曲就象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以安宁的情调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和泛舟人的怡然自得、恬静闲适的心情,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的良辰美景:暮鼓送走夕阳,箫声迎来圆月的傍晚;人们泛着轻舟,荡漾春江之上;两岸青山叠翠,花枝弄影;水面波心荡月,桨橹添声……   乐曲共分十段:   第一段:“江楼钟鼓”,以琵琶模拟江楼的鼓声,叙述着暮色的降临,箫、筝奏出波音,描绘夕阳映江面,熏风拂涟漪的初暮景色,然后乐队奏出舒展、优美的主题,乐句间同音相连,委婉平静;大鼓轻声滚奏,意境深远;   第二段:“月上东山”,使主题旋律高四度的展衍,旋律向上引发,音乐稍显明亮,表达了一种月亮缓缓上升的动感;   第三段:“风迥曲水”,曲调逐层下旋后又回升(此段经常被省略);   第四段:“花影层台”,出现四个快疾繁节的乐句,用琵琶的华彩乐句表现江风习习,水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