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腊石与绿泥石绿帘石区别.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叶腊石与绿泥石绿帘石区别

叶腊石与绿泥石绿帘石区别 叶腊石晶体主要为单斜晶系,通常为片状,放射状集合体,带珍珠状晕彩或为隐晶质鳞片状致密块体,一般为白色,微带浅黄色或淡绿色、条痕白色,从玻璃光泽、珍珠光泽、蜡状光泽到无光泽、性柔,具滑腻感, 透辉石是辉石中常见的一种,属单斜晶系,它属于硅酸盐矿物,是钙和镁的硅酸盐。   透辉石无色至浅绿色,具有玻璃光泽。长柱体、粒状或片状。 硬度: 5.5~6.5   比重: 3.3-3.5   解理: (110)解理中等至完全,解理交角87度   断口: 不整齐   颜色: 无色至浅绿色   条痕: 白色,略灰或略绿色   透明度: 半透明至不透明   光泽: 玻璃光泽\ [编辑本段]鉴别特征   颜色:绿色、黄褐色、黑色   RI:1.67-1.70DR0.025二轴(+)   SG:3.30(3.26-3.32)  绿泥石是一些变质岩的造岩矿物。火成岩中的镁铁矿物如黑云母、角闪石、辉石等在低温热水作用下易形成绿泥石。绿泥石颜色随含铁量的多少呈深浅不同的绿色。玻璃光泽至无光泽,解理面可呈珍珠光泽。 绿泥石与云母极相似,但前者具有特征的绿色,有挠性而无弹性。绿泥石是一些变质岩的造岩矿物。火成岩中的镁铁矿物如黑云母、角闪石、辉石等在低温热水作用下易形成绿泥石。绿泥石,亦称碧石,产于台湾省花莲县七星潭。该石颜色有黄绿、棕绿或碧绿色。石肌常呈凹凸、扭转、不规则突球状。石形多变化,有山、岛屿、湖、动物等。石质坚硬致密,触感佳。   多色性:明显   内含物:放大观察可见双影象,晶体包体,星光透辉石可见黑色的拉长状磁铁矿。   光谱:铬透辉石显示铬谱 绿帘石 (Epidote) Ca2(Fe3+,Al)3[SiO4][Si2O7]O(OH) :绿帘石是一种硅酸盐类矿物,它们通常为深浅不同的绿色,也有无色或黄绿色。如果绿帘石中含锰量高,则被称作红帘石。绿色的深浅不同,是由于含铁量的不同。铁越多,颜色越深。绿帘石晶体为柱状,晶体的集合体一般为粒状. 矿物棱镜状,常有纹理,扁平,大块/颗粒状,或纤维状;很少生成双晶。   物理性质   硬度: 6~6.5   比重: 3.38~3.49   解理: (001)解理完全   断口: 不整齐   颜色: 一般呈各种不同色调的绿色   条痕: 不明显至灰色   透明度: 透明至半透明   光泽: 玻璃光泽 、黄、黄绿、绿褐或近于黑色,颜色随铁含量增高而变深,少量Mn的类质同象代替使颜色显不同色调的粉红色。玻璃光泽。透明。解理{001}完全,{100}不完全。硬度6。相对密度3.38~3.49。   偏光镜下:黄、绿色,二轴晶(-)。2V=14~90?。Ng=1.734~1.797,Nm=1.725 ~1.784,Np=1.715~1.751。多色性:Ng黄绿至绿色;Nm无色至黄绿;Np无色至黄色。   [产状与组合] 广泛见于变质岩和各种热液蚀变岩石中。   [鉴定特征] 柱状晶形、特征的黄绿色等。   [工业应用] 绿帘石的透明晶体可磨制成刻面宝石。 凝灰岩(tuff):是一种火山碎屑岩[2],其组成的火山碎屑物质有50%以上的颗粒直径小于2毫米,成分主要是火山灰,外貌疏松多孔,粗糙,有层理,颜色多样,有黑色、紫色、红色、白色、淡绿色等,根据其含有的火山碎屑成分,可以分为:晶屑凝灰岩; 玻屑凝灰岩; 岩屑凝灰岩。火山凝灰岩简称。一种压实固结的火山碎屑岩,在颜色和形态上有点像混凝土。主要由粒径小于2毫米的晶屑、岩屑及玻屑组成。碎屑物质小于50%,分选很差,填隙物是更细的火山微尘。质软多孔隙。按火山碎屑物的物态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玻屑凝灰岩、晶屑凝灰岩、岩屑凝灰岩及混合型凝灰岩。玻屑凝灰岩一般在时代较新的尚未受强烈变动的地层中容易保存下来,其蚀变作用多从脱玻化开始,常见的产物是膨润土及漂白土。可作建筑材料与水泥原料[1]。   凝灰岩是火山喷出地表,颗粒比较细(可以随风漂移,可距离火山口较远)下落地表的火山灰,堆积固结成岩的产物,主要以中酸性为主,大部分出露于晚侏罗系。   在福建“南园”地区出露最完整,所以命名为南园组。   在江西,上饶鹅湖岭附近出露最完整,故命名为鹅湖岭组。   主要为一套凝灰岩,凝灰质砂岩、粉砂岩互层夹安山岩、粗面岩的火山岩系地层。 1.晶屑玻屑凝灰岩:颜色以灰白色为主,凝灰结构,块状构造。晶屑玻屑含量小于10%,晶屑以石英、长石及少量暗色矿物组成。玻屑含量3-10%,玻璃质。凝灰质胶结,块状构造,岩石坚硬,厚层-巨厚层状。产于距离火山口较远地带。   2.凝灰岩:灰白色为主,晶屑特征同上,只是晶屑含量10-30%。凝灰结果,块状构造。产于距离火山口较远地带。   3.熔结凝灰岩:晶屑特征同(1),灰-深灰色,熔岩结构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