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生儿病
新生儿病;胎 黄 ;生理性胎黄:多在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10-14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多无其它临床症状。
病理性胎黄:生后24小时内即出现黄疸,3周后仍不消退,甚或持续加深,或消退后复现。;新生儿黄疸 ;
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超过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超过256.5μmol/L(15mg/dl)称高胆红素血症,为病理性黄疸。
足月儿间接胆红素超过307.8μmol/L(18mg/dl)可引起核黄疸(胆红素脑病),损害中枢神经系统,遗留后遗症。;3.历史源流
隋唐时代即对本病有了初步认识:与胎禀因素有关系,《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胎疸》指出:“小儿在胎,其母脏气有热,熏蒸于胎,至生下小儿体皆黄,谓之胎疸也。”。
历代儿科医学文献,亦对本病都作了较详细的记载。近年采用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已在各地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二、病因病机
病因——胎禀湿蕴
感受湿热,寒湿阻滞,瘀积发黄。
病位——肝、胆。脾、胃。
基本病机——脾胃湿热、寒湿内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而致胎黄
病机变化:
湿热化火,邪陷厥阴----神昏抽搐。
正气不支,气阳虚衰----脱证。; ;三、临床诊断
(一)诊断要点
1.黄疸出现早(出生24小时内),发展快,黄色明显;持续不退,日渐加重;也可退后复现。肝脾可见肿大,精神倦怠,不欲吮乳,大便或呈灰白色。
2.血清胆红素显著增高。
3.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试验阳性或阴性。
4.母子血型测定,以检测ABO或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黄疸。
5.肝功能可正常。
6.肝炎综合征应作肝炎相关抗原抗体系统检查。;(二)鉴别诊断
1.生理性黄疸:
多在生后2-3天出现,
4-6天达到高峰,
血清总胆红素:足月儿不超过221umol/L;早产儿不超过 256.5umol/L
黄疸消退时间:生后10天左右,足月儿不超过2周,早产儿不超过3周。
一般情况良好,多无其它临床症状。;2.病理性黄疸:
出现早:生后24小时内
发展快:血清总胆红素每天增加超过85.5μmol/L
程度重:总胆红素超过221.2μmol/L
消退迟:超过2-3周,或消退后复现。;四、辩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首先辨别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
轻微黄疸,临床表现良好----为生理性黄疸。
黄疸伴贫血,网织红细胞增高----为溶血性黄疸。
黄疸伴有中毒症状,神萎、不哭、体温不升或有波动----败血症。
黄疸伴消化道症状,血清胆红素有波动----考虑新生儿肝炎。
黄疸伴肝脏进行性肿大,大便灰白,黄疸逐渐加深----先天胆道闭锁。;2.再辨阴阳:
阳黄:病程短,肤黄色泽鲜明,舌苔黄腻;
阴黄:病程长,肤黄色泽晦暗,便溏色白,舌淡苔腻。
瘀积发黄:肝脾明显肿大,腹壁青筋暴露。
3.变证:
胎黄虚脱----黄疸急剧加深,四肢厥冷,脉微欲绝;
胎黄动风----胎黄显著,伴有尖叫抽搐,角弓反张。;(二)治疗原则
生理性黄疸:多自行消退,不需治疗。
病理性黄疸:利湿退黄为基本法则。
阳黄----清热利湿退黄,
阴黄----温中化湿退黄。
气滞瘀积----化瘀消积为主。
治疗注意事项:顾护脾胃,不可过用苦寒。;(三)分证论治
1.常证
①湿热郁蒸
证候 面目皮肤发黄,色泽鲜明如橘,哭声响亮,不欲吮乳,口渴唇干,或有发热,大便秘结,小便深黄,舌质红,苔黄腻。
治法 清热利湿。
方药 茵陈蒿汤加味。;②寒湿阻滞
证候 面目皮肤发黄,色泽晦暗,持久不退,精神萎靡,四肢欠温,纳呆,大便溏薄色灰白,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
治法 温中化湿。
方药 茵陈理中汤加减。;③气滞血瘀
证候 面目皮肤发黄,颜色逐渐加深,晦暗无华,右胁下痞块质硬,肚腹膨胀,青筋显露,或见瘀斑、衄血,唇色暗红,舌见瘀点,苔黄。
治法 化瘀消积。
方药 血府逐瘀汤加减。;茵陈 栀子 酒军
苍术 厚朴 枳壳
连翘 蝉蜕 焦槟榔
丹参 甘草 薏苡仁;2.变证
①胎黄动风
证候 黄疸迅速加重,嗜睡、神昏、抽搐,舌质红,苔黄腻。
治法 平肝熄风,利湿退黄。
方药 羚角钩藤汤加减。
②胎黄虚脱
证候 黄疸迅速加重,伴面色苍黄、浮肿、气促、神昏、四肢厥冷、胸腹欠温。舌淡苔白。
治法 大补元气,温阳固脱。
方药 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减。;五、其它疗法
1.中药成药
茵栀黄口服液
茵栀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山东省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卷 真题 家庭照护员 高级6卷评分记录表 .pdf VIP
- 新人教选择性必修一 UNIT 3:Discover useful structures.pptx VIP
- 九年级英语上册外研社版:Module 3Unit 1-教学设计.docx
- 生产异丙醇化工设计答辩.pptx VIP
- IbaAnalyzer中文版用户手册.pdf VIP
- 妇幼保健院“四大业务部”服务流程.docx VIP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2019年版)2.pdf
- 《下肢静脉曲张疾病解析》课件.ppt VIP
- 运动解剖学(李世昌)躯干骨连接.ppt VIP
- 高一鲁科版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