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轻量化关键技术的应用及发展.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汽车轻量化关键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汽车技术发展与轻量化 汽车技术发展与轻量化 汽车的技术挑战与发展 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 汽车轻量化 汽车的技术挑战与发展 节能 环保 安全 方便 舒适 汽车挑战的相关性 节能与减排大方向是一致的 “吃得多,排得多” 节能与减排也有一点矛盾: 最佳工作点的不一致 安全与节能、减排基本是矛盾的 汽车传统技术的挑战 发动机和底盘电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燃烧控制、稳定性控制、防撞控制、导航、通讯… 柴油机: 继续向轿车发展 欧洲柴油轿车市场 约占一半 汽油机:在不断进步,仍是轿车的主流 新汽油机的升功率都在50千瓦以上,甚至70千瓦 传动多档化。轿车6档已是常见,重卡有16档 无级变速的近期发展:原有的AT、AMT、CVT 向DCT和勒布莱提尔6AT/8AT取代的趋势 DCT(双离合器变速箱) 多档变速与自动变速技术 节能排放要求增加档数 减少驾驶员疲劳 非职业驾驶员的增加 AMT,DCT,CVT,新一代AT  (勒布莱提尔6AT/8AT) 新6AT与流行5AT的比较 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 内燃机还在进步,电动化已是趋势 纯电动车有待蓄电池的突破 我国纯电动大巴已在08奥运会成功使用 成本仍高,但利用峰谷电差价可有效益 混合动力车正在迅速发展 轻混:本田 Insight,已批量生产 重混:丰田 Prius ,已批量生产 “超重混”:以纯电动为主。比亚迪- “双模”F3DM 已投放市场 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的成本、寿命、重量尚待成熟 我国已有研发样车(同济轿车、清华大巴) 超级电容无轨电车。上海交大最早开发。现已在上海、烟台试运行 提高动力—传动系效率 减轻自重与阻耗 怠速停机 部分停缸。本田 车身外形流线化。目前轿车CD值 为0.30~0.35,可降至0.20~0.25 轮胎低阻化,由f=0.007-0.009降至f=0.0055,约可提高燃料经济性6~8% 混合驱动。Atkinson循环 燃料电池 制动能量回收。超级电容、液压混驱 超越传动-惯性节能 混合驱动 串联式,成本较高 并联式,由ISG膨胀而成,目前应用最多。分为“弱混驱”与“强混驱” 按驱动形式分为“共驱式”与“分驱式” 液压混驱。适合公交,制动能量回收效率高 FORD: 混合驱动 发动机 A. “弱混”,如本田《Insight》 电动功率约小于25% 有怠速关机系统 部分制动能量回收 很少单独电驱动 电池小,充电简单 B.“强混”,如丰田《Prius》 电动功率约占30~50% 部分单独电驱动(短距离) 怠速减速关机 更多的制动能量回收 汽车的轻量化 不断追求的目标 轻量化与节能 汽车运动消耗的能量基本都与汽车的总重密切相关。汽车自重每减少10%,燃油消耗可降低6%~8% 发改委于2004年颁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第十条明确提出:2010年前,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比2003年降低15%以上”。 《中国汽车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到2010年,汽车整备质量减轻10%;新产品的回收利用率超过80%,其中材料再利用率超过75%” 减轻自重是汽车发展的基本要求 近二十年来,国外乘用车平均每十年减重8%~9%,商用车减重10%~15%;未来十年里轿车自质量还将减少20% 我国目前自主品牌轿车的自重约比发达国家同类轿车重8%~10%,商用车重10%~15% 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开发中,尤其是电动汽车(包括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开发中,汽车轻量化问题也十分突出 确保车辆安全性是汽车减重后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之一 近期颁NCAP碰撞评价结果:进口轿车与合资品牌轿车大都为4~5星级,自主品牌车极少数车能够达到3星级,绝大部分车为1~2星级,自主品牌产品的安全性亟待大幅度提高,意味着自重的进一步提高 轻量化设计方法 汽车系统轻量化的相关性。动力系与承载系 拓扑优化理论的应用。对汽车白车身、副车架、动力总成壳体和悬置支架等关键零部件进行轻量化设计与应用 开发承载系统新结构,减轻承载部件静动载荷 承载系统动力学优化 空气悬架与多轴悬架 消扭悬架 高强度钢的应用 目前发达国家轿车车身高强度钢板用量已经占到整车自质量的40%~50%,而我国自主品牌产品目前平均不到10%,个别车型达到20%。 国外在大量应用高强度IF钢、烘烤硬化钢、强度590MPa级以上的双相钢(DP钢)、相变诱导塑性钢(TRIP钢)和复相钢及马氏体钢,有效提高了车身的抗弯扭刚性和抗碰撞能力 车门B柱和车门内防撞杆多用强度级为1500Mpa的热成形马氏体钢 在商用车领域,发达国家已普遍分别采用屈服强度为700MPa高强度钢和1400MPa级弹簧钢制作悬架变截面弹簧;我国商用车大梁板多用345MPa级钢板,弹簧板多用屈服强度为1100MPa以下强度钢,两大总成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