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梁启超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
论梁启超的“地球盛运说”及比较哲学研究
〔摘要〕 在雅斯贝尔斯提出“轴心时代”理论前48年、帕森斯提出“哲学突破”说前68年,梁启超就提出了中国、希腊、印度哲学几乎同时发生的“地球之盛运”说。他从本体论、知识论、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等方面比较了中西哲学之异同,为会通中西哲学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
〔关键词〕 梁启超;中西哲学比较研究;本体论;知识论;伦理学
在1949年雅斯贝尔斯提出“轴心时代”理论、1969年帕森斯提出“哲学的突破”说之前好几十年,也就是1901年,梁启超就以俯瞰人类文明发展的宏大气概提出了“地球之盛运”说。其名著《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之《先秦学派与希腊印度学派之比较》一节,开篇就以气势磅礴的语言写道:
呜呼,世运之说,岂不信哉!当春秋战国之交,岂特中国民智为全盛时代而已,盖徵诸全球,莫不尔焉。自孔子、老子以迄韩非、李斯,凡三百余年,九流百家,皆起于是,前空往劫,后绝来尘,尚矣。试徵诸印度,……此印度之全盛时期也。更徵诸希腊,……(此希腊之全盛时期也——引注)。由是观之,此前后一千年间,实为全地球有生以来空前绝后之盛运。〔1〕
对此,他惊讶地发问道:“兹三土者,地理之相去,如此其辽远,人种之差别,如此其淆异,而其精英之磅礴发泄,如铜山崩而洛钟应,伶伦吹而凤凰鸣,於戯,其偶然耶?其有主之者耶?”回答是,中、西、印各民族哲学思想在差不多相同的时期内几乎同时发生是一个具有普遍必然性的进化过程:“大抵人类进化到某水平线以上,自然会想到‘宇宙是什么’‘人生所为何来’‘政治应该怎么样’……种种问题,自然会有他的推论,有他的主张,这便是哲学根核。”〔2〕他认为人类心灵的普同性决定了中、西、印哲学互有其相同之点,而民族生存条件的殊异性又导致了三者的相异之处。他在中西哲学比较研究方面所阐述的许多真知灼见,对于正确认识中西哲学的特点,对于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一、论中西哲学的本体论学说
中国哲学有没有本体论?梁启超《老子哲学》(1920)一文回答说,当然是有的。他说:“什么叫本体论?人类思想到了稍为进步的时代,总想求索宇宙万物从何而来,以何为体,这是东西古今学术界久悬未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最初的争辩,就是有神论和无神论。……第二步的争辩,就是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或是唯物论、唯心论、心物并行论。”〔3〕他认为对于本体论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唯物论、唯心论和心物并行论等不同哲学学派的标准。
1.论《老子》、《易传》和墨子的本体论学说
梁启超没有贸然说老子的本体论究竟是唯物还是唯心,只是极力证明其关于“道”的论述确是一种本体论的学说:所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所谓“是谓天地根”,所谓“象帝之先”云云,“分明说道的本体,是要超出‘天’的观念来求他,把古代的‘神造说’极力破除。……老子说‘天法道’,不说‘道法天’,是他见解最高处。”他又反问说:“‘有物混成’,岂不明明说道体是‘有’吗?他怕人误会了,所以又说‘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然则道体岂不是‘无’吗?他又怕人误会了,赶紧说‘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然则道体到底是有还是无呢?老子的意思以为,有无都是名相的边语,不应该拿来说本体。”〔4〕他认为道体犹如《大乘起信论》所说的“非有相、非无相。非非有相、非非无相”,又引用《庄子天下篇》中评老子“以虚空不毁万物为实”,认为“这句话最好。若是毁万物的虚空,便成了顽空了,如何能为万物宗、为天地根呢?老子所说,很合着佛教所谓‘真空妙有’的道理。”〔5〕他还指出,老子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从表面上看是依次并列的关系,实则不然,“老子的意思,以为一和二是对待的名词”,“‘二生三’生出来的‘三’,成了个独立体,还是等于‘一’”。他充分肯定老子作为中国哲学之奠基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指出:“老子的大功德,是在替中国创出一种有统系的哲学。他的哲学,虽然草创,但规模很宏大,提出许多问题供后人研究。”〔6〕
他相信《易传》为孔子所作的传统说法,认为《易传》对本体的见解与老子和后来的宋明理学家不同,也与西方古典哲学不同,却与现代西方生命哲学家柏格森的学说相似。他说:“印度、欧洲的哲学家以及我国古代的老子、后世的宋儒,都喜欢研究宇宙本体是什么,独孔子说‘神无方而易无体’(《系词传上》)。孔子所谓易,自然是宇宙万有的代名词,他却直截了当下一个断案,说宇宙万有是没有本体的。这种主张,不惟与古代天帝主宰的思想不同,即与老子‘有物混成,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其精甚真’的思想亦异,真算得思想界一大革命。”〔7〕他说宇宙本体有没有,原是往古来今打不清楚的官司,就算是有,也断不是拿智识判断得来。所以讲学问的人,只好把这第一原因搁下,从第一现象说起,孔子说易无体也是这个意思。孔子说“生生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