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2017年整理】系统解剖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推荐.doc

精选【2017年整理】系统解剖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推荐.doc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选【2017年整理】系统解剖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推荐

神经系统 考纲要求 1.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掌握神经系统的分类、常用术语,了解反射的定义和反射弧的组成。 3.了解中枢神经系统的分部。 4.掌握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5.了解脊髓节段的概念和脊髓节段与椎骨对应关系,了解脊髓白质、灰质的分部。 6.掌握脊髓灰质主要核团的名称、位置及功能。 7.熟悉薄束、楔束和脊髓丘脑束的起止、位置和功能。 8.掌握皮质脊髓束的起止、位置及功能。 9.了解脊髓的主要功能。 10.掌握脑的分部 11.熟悉脑干的外形、分部及相连的脑神经名称。 12.掌握第四脑室的位置与交通关系。 13.了解脑神经核和传导中继核的名称、位置和主要功能。 14.熟悉内侧丘系、脊髓丘脑束、三叉丘系的纤维来源、行程和功能。 15.了解脑干网状结构的概念。 16.熟悉小脑的位置、分部和功能,掌握小脑扁桃体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17.了解间脑的位置和分部,熟悉第三脑室的位置和通邻。 18.掌握丘脑腹后内、外侧核接受纤维的来源。 19.掌握大脑半球的分叶、主要沟和回。 20.熟悉侧脑室的位置、分部和交通。 21.掌握基底核的位置、组成及各核团的位置,了解新、旧纹状体的概念。 22.掌握内囊的位置、分部和通过的主要纤维束名称及临床意义。 23.了解胼胝体的位置分部。 24.掌握第Ⅰ躯体感觉区、第Ⅰ躯体运动区、视区和听觉区的位置及功能。 25.熟悉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 26.了解边缘系统的概念、功能及边缘叶的概念。 重点内容总结 第一节 概述 一、神经系统的区分 1.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人脑平均重为1400 g,(男性1375.5g ,女性1305.14g) 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 2.内脏神经(自主神经或植物性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躯体神经 3.感觉神经(传入神经)和运动神经(传出神经) 二、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1、胞体 神经核:形态、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位于中枢,除皮质外。 神经节:形态、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位于周围(感觉神经节和内脏神经节) 灰质:神经元胞体及树突聚集部位,位于中枢,如棗脊髓灰质。 皮质:神经元胞体及树突聚集部位,位于脑表面,如棗大、小脑皮质。 2、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突起)有髓鞘或神经膜包被。 纤维束:起止、行程和功能相似的神经纤维,位于中枢。 神经:神经纤维在周围聚合为粗细不等的结构。可有运动纤维和感觉纤维 白质:神经纤维聚集点,位于中枢。如棗脊髓白质。 髓质:神经纤维聚集点,位于中枢。如棗大、小脑皮质深面。 3、网状结构:神经纤维纵横交织成网状,其间散有大、小不等的神经元。 中枢神经系统 第一节 脊髓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颈膨大——支配上肢;腰骶膨大 ——支配下肢。与上、下肢发育有关。脊髓圆锥、终丝(无神经组织)马尾、终池、前正中裂、后正中沟 前外侧沟——前根走出;后外侧沟——后根走出——后根末端有脊神经节 二、脊髓节段及其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在胚胎3个月后,人体脊柱的生长速度比脊髓快,因此到了成人脊髓与脊柱的长度不相等。 脊髓的节段共31对: C8节段、T12节段、L5节段、S5节段、Co1节段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 对应椎骨 推算举例 C1-4 同高 C4颈椎4 C5-8 同一脊髓节段高于1个椎骨 C7颈椎6 T 1-4 同一脊髓节段高于1个椎骨 T4胸椎3 T5-8 同一脊髓节段高于2个椎骨 T6胸椎4 T9-12 同一脊髓节段高于3个椎骨 T11胸椎8 L1-5 平对T10-12 S1-5、Co 平对T12、L1 三、脊髓内部结构 中央管 灰质——前角、后角、中间带;灰质连合(指中央管周围的灰质)。 白质——前索、后索、外侧索;白质前连合。 网状结构 (一)灰质 :神经核 前角:α运动神经元——肌收缩;γ运动神经元棗梭内的肌纤维——保持肌的张力 中间带:T1——L3,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的胞体,S2-4,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的胞体,称骶副交感核——构成盆内脏神经。 后角:后角边缘核(Ⅰ层)、胶状质(Ⅱ层)、后角固有核、背外侧束、胸核(背核)。 (二)白质 1、上行纤维束 分布于肌、腱、关节和皮肤的感受器——传导本体感觉(位置、运动和振动觉) (1)薄束——同侧T5以下脊神经节细胞, 周围突 中枢突 薄束和楔束 楔束——同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ove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