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学评监的实践与挑战
大學評鑑的實踐與挑戰
牟宗燦
世新大學校長
一、 高等教育的困境
(一) 高等教育供需失衡
我國自民國八十年開始推動教育改革,在高等教育方面實施兩大革新措施,一為廣設大學,一為多元入學,雖然這對高教發展具有正面意義,但因沒有完善規劃,以致引起許多爭議,尤其廣設大學的政策,缺乏長遠的計畫,大學增加的速度超出社會所能承擔。十年前我國只有五十幾所大學,如今已增加到一百五十一所,十年內快速成長三倍。增設大學固然有其必要,但短時間內增加那麼多大學,不僅政府財政難以負擔,社會所培育的師資也不敷需求,影響大學教育正常發展,況且國內人口出生率又逐年下降,預估2004年出生人口僅24萬人,而大學新生招生人數達30萬人,亦即出生人口低於大學招生數,這種供過於求的問題務必嚴肅面對,妥善解決。
(二)大學教育品質下滑
五、六年前政府開始放寬專科學校改制學院的門檻,許多專校紛紛改制為技術學院,進而改名為科技大學,這是造成近年來國內大學校院數量大幅增加的主因,而且技職校院與一般大學校院之間的定位分野也不明確,以致出現高等教育體制混亂的現象。
大學數量過度增加,影響大學教育品質的提升,首先受到衝擊的就是教師人數不足。社會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培養出大量的師資滿足各大學所需,加上近年來出國留學人數逐年下降,從國外回來的學者相對減少,師資不足問題益形嚴重。大學數量快速增加,教育品質卻逐漸下滑,為高等教育發展帶來隱憂,值得重視。
(三)經費分配漸趨緊縮
教育對國家社會的貢獻非常顯著,政府也很重視對教育的投資,每年都編列一定比例的經費挹注教育發展。可是,經濟不景氣,整體國家財稅收入萎縮,加上大學數量又大量增加,使高教經費日益緊縮,每校能分配到的經費越來越少。
國立大學實施「校務基金」後,學校必須自籌百分之二十以上的經費。私立大學方面,政府原規劃提供補助經費占私校全部收入的百分之二十,但至今僅及百分之十左右,距規劃目標尚有一段距離。可見無論公私立大學目前都面臨了經費不足的困境,在此情況下大學又要追求學術卓越,提昇國際競爭力,加重財務負擔,使得大學經費更加吃緊。
二、大學評鑑的必要性
從現行的制度來看,教育部在實施大學系所總量管制之前,對於系所的增設,採行事前審查,任何系所設立前均須接受專案審查,針對師資、圖儀設備、校舍建築等各項指標,嚴格把關。此一政策立意雖佳,但未能落實執行,對於系所互借人頭、以短期座客教授權充教師人數、圖書數量虛報不實等現象未加以防杜,而且又沒有建立事後監督機制,系所成立後未再追蹤考核,使得審查制度出現漏洞,已經失去審查的意義,實有必要改弦更張,重新思考實質的評鑑工作。
大學是一個永續經營的單位,若要長久生存,經得起社會、家長及學生的考驗,就必須確保教育品質,而評鑑正可達到此一功能,透過有制度的、定期的評鑑,可以促進大學提昇品質並且永續發展。
近年,由於大學數量過多且有浮濫現象,教育部已經開始研議建立退場機制,讓辦學績效欠佳的大學減招甚至停招關閉。其實,即使教育部沒有建立這種機制,績效不佳的學校也會遭市場自然淘汰。尤其在大學就學人口越來越少,學校又大量增加的情況下,績效差的學校必然招不到學生,最後走向關門一途。如果教育部能建立具客觀性,且為社會所認同的評鑑機制,作為往後大學進退場的參考指標,應可減低大學浮濫設置而付出的代價。
教育部最近公布「2002年大學學院SCI(科學)、SSCI(社會科學)與EI(工程)論文總篇數發表統計」,因為未對學校適當分類,指標偏頗,過程粗糙,以致引起強烈的質疑與反彈,值得檢討改進。(中國時報, 民92)
事實上,大學的聲望調查與學術評鑑不同,但社會對兩者的分野並不瞭解。以知名的「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雜誌所作的大學評比為例,此種評比即是一種聲望調查,在美國廣受各界重視採納。儘管它在調查中廣泛徵詢大學校長、副校長等主管及企業界的意見,也調查大學的師資、資源、生師比等資料,取材詳盡,但因非學術評鑑,美國學術界一直未給予很高的評價(The Carnegie Found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eaching 2000) (O’Brien 2000) (Schatz 1993)。美國史丹福大學校長卡斯伯,更曾於一九九六年致函該主編抗議,並極端懷疑大學的品質是否可以用統計數字來衡量。(Casper 1996,1997)
而學術評鑑則是一種既專業又嚴謹的工作,須有組織、有目標、有程序、有標準的進行。美國學術評鑑完成後所作的「評鑑通過」認定,具有證照的含意,這一點與坊間的聲望調查截然不同。同時,美國的學術評鑑結果不排名,卻是教育品質認定的宣示,坊間的聲望調查則有排名,這也是兩者的不同之處。(牟宗燦, 民92)
三、先進國家評鑑制度的經驗
評鑑是指學府被校外單位依據若干標準來評審,以確保大學或學術單位之品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