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蓝印花布纹样图案分析-服饰导刊.PDF

南通蓝印花布纹样图案分析-服饰导刊.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通蓝印花布纹样图案分析-服饰导刊

36 南通蓝印花布纹样图案分析 文/ 李 斌,李 强,杨小明,李建强 南通蓝印花布是传统的纸版刮浆防染印花布,距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本文从南通蓝印花布与中国古代 的夹缬、蜡缬和绞缬在工艺上的比较入手,指出它是在继承夹缬和蜡缬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然后深入分析 了南通蓝印花布纹样图案具有的平面化的造型、规整化的构图和多样化的题材三大特征。 蓝印花布;南通;图案;服饰材料 南通蓝印花 是曾广泛流行于江南地区的一种 性巧慧,因使工镂板为杂花象之,而为夹结。因婕妤生 手工印花棉织物。它起源于宋代的“药斑 ”,采 纸 日,献王皇后一匹。上见而赏之,因敕宫中依样制之。 [1] 版刮浆防染的手法使 面呈现宛如蓝天白云般的素 当时甚秘,后渐出,遍于天下。”。可见,夹缬印染技艺 雅之美。2006 年 5 月20 日,该印染技艺经国务院批准 最迟在唐代已经流传到民间。通过对浙南民间尚存的 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南通蓝印花 夹缬织物( 1)的研究可知,流入民间的夹缬技艺主 的艺术风格表征了 制作工艺和纹样 案的特征。 要用于印染蓝印花 。 蜡缬印染蓝印花 的文字记 讨论南通蓝印花 纹样 案的特征,首先是要从它的 印染工艺上与中国传统三大染缬技术进行比较,提炼 出它在印染工艺方面的特征,然后再从南通蓝印花 的印染工艺特征入手,进行纹样图案方面的特征分 析,这样就能实现从因到果、由内到外的分析。 1 南通蓝印花布印染工艺与中国传统三大染缬 的比较 蓝印花 并非南通所独有,并且在南通蓝印花 出现之前,中国许多地方都能印染出蓝印花 ,出土 1:夹缬蓝印花 载最早见于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载:“瑶人以染蓝 的纺织品能证实这点。目前,尚能印染蓝印花 的地 为班(斑), 纹极细, 法以木板二片缕成细花, 方有贵州苗族地区、云南白族地区、新疆自治区、江苏 以夹 ,而熔蜡灌于镂中,而后乃释板取 投诸蓝中。 南通、湖南凤凰和邵阳、湖北天门、浙江桐乡、山东泰 即受蓝,则煮 安、河北魏县等地。因此,笔者认为,首先将这些地区 以去 蜡,故 的蓝印花 印染技艺进行系统的分类对探究南通蓝 能 受 成 级 细 斑 印花 印染技艺非常必要。 花,灿然可观,故 通过相关文献研究和蓝印花 的实物分析,可知 夫染斑之法,莫 夹缬、蜡缬和绞缬三种传统染缬方法都能印染出蓝印 [2] 瑶人若也。”。 除 花 。夹缬工艺盛行于唐代 (618~907 年),据北宋 中国西南地区出 (960~1127 年)王谠(生卒时间不详)编撰的《唐语林》 现过蜡染的蓝印 2:北朝时期的蜡染蓝印花 所言:“玄宗柳婕妤有才学,上甚重之。婕妤妹适赵氏, 东华大学文科预研究项目《长三角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110-10-0 108021) 李斌,东华大学博士研究生;李强,武汉纺织大学博士;杨小明,东华大学教授、博导;李建强,武汉纺织大学教授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