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PPT.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PPT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一 大脑功能分区; 枕叶:枕叶病变产生视觉障碍,主要为皮质性失明或偏盲、视觉性发作及精神性视觉障碍,如视觉失认等。;; 二 脑的保护 (一) 脑膜: 脑的表面从内向外有三层膜 1: 蛛网膜: 紧贴脑的表面的纤维膜,深入脑沟内,有丰富的血管网供应脑实 质. 2: 蛛网膜下腔: 位于软脑膜与硬脑膜间的一层透明膜,缺乏血管和神经,与蛛网 膜有一腔隙,称蛛网膜下腔. 3: 硬脑膜: 一层纤维组织厚膜,紧贴颅骨内面.;;; 护土在不同的时间段通过对患者的呼唤、按压甲床、按压眶上神经出口处,观察患者的应答情况,有无面部表情、肢体活动或翻身动作;以及瞳孔对光反应、角膜反射、吞咽和咳嗽反射等方面的检查来判定。临床上用嗜睡、昏睡、昏迷等名称来描述意识障碍的程度。 (1)嗜睡:患者表现为持续睡眠状态,但能被叫醒,醒后能勉强配合检查及回答简单问题,停止刺激后即又入睡。 (2)昏睡:患者处于沉睡状态,但对语言的反应能力尚未完全丧失,高声呼唤可唤醒,并能做含糊、简单而不完全的答话,停止刺激后又复沉睡。对疼痛刺激有痛苦表情和躲避反应。 (3)浅昏迷:意识丧失,仍有较少的无意识自发动作。对周围事物及声、光等刺激全无反应,但对强烈刺激如疼痛有反应。吞咽、咳嗽、角膜反射以及瞳孔对光反射仍然存在。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 (4)中度昏迷: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自发动作很少。对强度刺激的防御反射、 角膜和瞳孔对光反射均减弱,生命体征已有改变,大、小便潴留或失禁。 (5)深昏迷:全身肌肉松弛,处于完全不动的姿势。对外界任何刺激全无应, 各种反射消失,生命体征已有明显改变,呼吸不规则,血压或有下降。大、小便多失禁。;1.颅脑损伤的分类 2.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 3.运用护理程序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护理评估 4.正确做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措施 5.独立为颅脑损伤患者制定一份护理计划; 颅脑损伤(craniocerebral injury)在平时、战时都比较常见,占全身各部位损伤的10%—20%,仅次于四肢伤,居第二位。但颅脑损伤所致的死残率则居第一位,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高达30%—50%。颅脑损伤可分为颅和脑两部分损伤。颅部损伤包括头皮、颅骨,脑损伤(brain响ury)是指脑膜、脑组织、脑血管以及脑神经的损伤。;颅脑损伤的分类;;护理程序在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二)临床观察 颅脑外伤的临床表现与脑损伤的程度有极大关系。轻者仅为颅骨线形骨折或头皮撕脱伤,这两者只要是没有伤及脑组织,可能除X线上可见骨折线和外表可见的伤口外,并不会产生全身症状,但若有颅内出血、严重的脑震荡、脑挫裂伤或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增高,则会有威胁患者生命的征象出现.见下表。;;;;;; (三)辅助诊断 1、CT检查 是颅脑损伤首选的检查方法,可以准确地显示脑内、外损伤的部位、 性质和程度,如血肿的位置、大小、形态、范围、数量以及脑实质内和脑室、脑池受压 移位的情况(见下图);; 患者的问题; (二)呼吸道不通畅 ; (六)肺部感染; 护 理 目 标 ; 护理措施 ; (二)止血及预防休克; (三)颅内压增高的紧急处理; 4.脑疝的救护 脑疝是颅内压持续增高导致的结果。如能及早发现并进行积极的抢救,尽早切除病灶,患者可以获救,并恢复良好。若延误抢救时机,因中枢衰竭难以恢复,最终可因各种并发症而死亡。 (1)静脉快速推注或滴注脱水剂20%甘露醇250ml。 (2)留置导尿,监测脱水效果。 (3)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后给氧吸人。 (4)密切观察呼吸、心率、瞳孔变化,对呼吸功能障碍者应立即行人工呼吸行气管内插管辅助呼吸。 (5)对枕骨大孔疝者应迅速备好脑室穿刺用物及器械,配合医生行脑室穿刺脑脊液引流术。 (6)紧急做好术前特殊检查和手术准备。 5.在做吸痰等呼吸道处置时,应避免过度刺激支气管而产生剧烈的咳嗽使颅内压过高。如颅内压升至4kPa(30mmHg)以上时,应暂停操作或给予小剂量镇静剂。; 6.做好过度换气的监护 过度换气是治疗外伤性颅内压增高的基本方法,过度换气可迅速降低颅内压,使脑损伤区的小动脉收缩,毛细血管压力下降,静脉回流增加,改善损伤区的血管灌注,减低颅内压。通常将PaCO2:降至3.3~4.0kPa(25—30mmHg),换气后半分钟内颅内压即可下降,5min后稳定在较低的水平,以后缓慢回升,但大多低于治疗前。正确合适的换气可使躁动患者变为安静,气道压力一般保持在 2.7kPa(2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