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王台医院 心肺复苏.ppt
心 肺 复 苏 王台医院 牛银贵 杨红霞 樊会云 刘燕芳 霍晨霞 史玲玲 项目负责人:牛银贵 主任医师 总策划人:杨红霞 主任护师 主讲人:樊会云 副主任护师 解说:刘燕芳 主管护师 操作者:霍晨霞 主管护师 史玲玲 护师 友情出演:江鹏 医师 学习心肺复苏的意义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力不断增加,长期的亚健康状态,各种急诊疾病的发生率明显上升,并逐渐年轻化。我国每年约200万人发生猝死,平均每分钟有3-4人,其中70%死于院外,著名表演艺术家马季、侯耀文、高秀敏均在家中突发心脏病去世,令观众十分惋惜,如果在4-8分钟内得到急救,对病人实施心肺复苏术,病人有可能存活。 2012年5月23日,上海地铁2号线乘客突然晕倒 热心老外及时援手施救 2014年8月9日,上海2号线上一老外乘客在座位上晕倒,周围乘客无一相助竟仓皇逃窜,引起前后3节车厢乘客惊慌,蜂拥冲出车门,甚至摔倒…… 2015年3月21日,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唐子人,在圣地亚哥海洋公园游玩时,遇到一个美国游客突发心跳骤停,倒在离他约十米的地方,他立即进行救助,一个人坚持胸外按压约十多分钟,等到除颤仪到位后成功将其复苏! 心跳、呼吸骤停 可能发生于: 任何人... 任何时间... 任何场合... 哪些原因 导致心跳、呼吸骤停? 可能引起心搏骤停的原因 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 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 呼吸停止,叹息样呼吸。 脉搏扪不到,心音消失,血压测不出。 瞳孔散大。 面色苍白兼有青紫。 特别强调 一定要在短时间内及时地实施心肺复苏。为什么一定要强调短时间呢?因为心肺复苏分秒必争,心跳停止10秒钟以后,大脑就由于缺氧可以出现意识丧失,4-6分钟以后,大脑就会出现不可逆性的损害,如果能在4分钟以内开始心肺复苏,那么,约有50%的病人可以救活;如果在4-6分钟开始心肺复苏,那么,约有10%的病人可以救活;如果6分钟以后开始心肺复苏,那么,能救活的病人大概只有4%;如果大于10分钟以后才开始心肺复苏,那么,只有极少人能被救活。 特别强调 所以说,心肺复苏开始要以秒计算,一旦发现心跳骤停的病人,我们要尽快启动五环生命链,即:立即识别、启动急救系统,尽早实行心肺复苏,早期电击除颤,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完整的心跳骤停后治疗。五环环环相扣。 时间就是生命 心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秒计算 5~10秒—意识丧失,突然倒地。 30秒—可出现全身抽搐。 60秒—瞳孔散大,自主呼吸逐渐停止。 3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 4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 8分钟—“脑死亡”“植物状态”。 CPR2010国际新指南 * 时间就是生命-早CPR CPR成功率与开始抢救的时间密切相关 从理论上来说,对于心源性猝死者,每分钟大约10%的正相关性: 心搏骤停1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90% 心搏骤停4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60% 心搏骤停6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40% 心搏骤停8分钟实施CPR--成功率约20% 且侥幸存活者可能已“脑死亡” 心搏骤停10分钟实施CPR成功率几乎为0 生存链:2010版 立即确认心脏停止并启动EMS 尽早CPR,并强调先做胸部按压 进行快速除颤 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综合的心脏骤停后处理 有谁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进行急救哪? “公众”! ●频率:至少100次/分; ●按压幅度:胸骨下陷至少5cm,压下后应让胸廓完全回弹; ●压下与松开的时间基本相等; ●按压-通气比值:30:2 (成人、婴儿和儿童) 心肺复苏—BLS(C-胸部按压频率与幅度) 胸部按压: ●按压方法: 按压时上半身前倾,腕、肘、肩关节伸直,以髋关节为支点,垂直向下用力,借助上半身的重力进行按压。 心肺复苏—BLS(C-胸部按压方法) 胸部按压: 部位:胸骨下1/3交界处 或双乳头与前正中线交界处 定位:用手指触到靠近施救者一侧的胸廓肋缘,手指向中线滑动到剑突部位,取剑突上两横指,另一手掌跟置于两横指上方,置胸骨正中,另一只手叠加之上,手指锁住,交叉抬起。 心肺复苏—BLS(C-胸部按压部位识别) 判断循环:触摸颈动脉搏动 1、颈动脉位置: 气管与颈部胸锁乳突肌之间的沟内。 2、方法:一手食指和中指并拢,置于患者气管正中部位,男性可先触及喉结然后向一旁滑移约2-3cm,至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凹陷处。 心肺复苏—BLS(颈动脉搏动识别) 心肺复苏—BLS(意识散失识别) 识别 判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