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21.ppt

  1.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21

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 概 述 分布很广: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植物界,且生理活性各样,引起国内外的广泛重视,研究进展很快。仅截止1974年止,国内外已发表的黄酮类化合物共1674个(以天然黄酮类为主,少部分为合成品),并以黄酮醇类最为常见,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其次为黄酮类,占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其余则较少见。至1980年,黄酮类化合物总数已达到2721个。 为何称之为黄酮类? 该类化合物有酮羰基,其母核上常有的羟基、甲氧基、烃氧基、异戊烯氧基等助色团的存在,使该类化合物多显黄色,故称之谓黄酮类。 又由于分子中γ-吡酮环上的氧原子能与强酸成盐而表现为弱碱性,因此曾称为黄碱素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中的作用: 虽是植物的非营养成分,但其生物功能多种多样,如调节植物生长、保护植物免受紫外线的损伤、作为植物的抗毒素等。 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体内大部分与糖结合成苷类,也有以游离形式存在。 芦丁(槐米——槐树花蕾)——存在于荞麦花中,治疗高血压,防止脑溢血。 黄芩苷——抗菌、抗病毒、抗癌。能吸收紫外线,清除氧自由基,抑制黑色素的生成,是一种很好的功能性美容原料。 一.基本结构和分类 1952年前指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的系列化合物; 现泛指两个苯环(A、B环)通过中央三碳链联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二.黄酮苷的构成方式 1. O-糖苷 如前列举的芦丁、黄芩苷。 橙皮苷:防治高血压、动脉硬化、脑溢血、视网膜出血、牙龈出血等。还能抑制导致皮肤变色的酪氨酸酶的作用 制备脉通橙维C、及化妆品的原料。 是一类不通过O原子,而直接以C原子与苷元的C原子相连的苷类。如前列举的葛根苷;右图的牡荆素。 叁糖类: 龙胆三糖(glc ?1→6 glc ?1→2 fru)、槐三糖(glc ?1→2 glc ?1→2 glc)等。 酰化糖类: 2-乙酰基葡萄糖、4-咖啡酰基葡萄糖(caffeoylglucose)等。 黄酮苷中糖的连接位置与苷元的结构类型有关。如黄酮醇类常形成3-, 7-, 3’-,4,-单糖苷,或3,7-, 3,4’-及7,4’-双糖链苷等。 D-glucose(D-Glc)葡萄糖 D-galactose(D-Gal)半乳糖 D-mannose(D-Man)甘露糖 L-rhamnose(L-Rha)鼠李糖 L-arabinose(L-Ara)阿拉伯糖 D-xylose(D-Xyl)木糖 ⑵双糖类 云香糖:α-L-Rha-(1→6)-D-Glc 新橙皮糖:α-L-Rha-(1→2)-D-Glc 龙胆双糖: β-D- Glc-(1→6)-D-Glc 乳糖β-D-Gal- (1→4)-D-Glc 麦芽糖α-L-Gal- (1→4)-D-Glc ⑶三糖类 槐三糖 β-D- Glc-(1→2)-β-D-Glc- (1→2)-D-Glc 龙胆三糖(下图) β-D- Glc-(1→6)-β-D-Glc- (1→2)-D-fru ⑷ 酰化糖类 2-乙酰基葡萄糖 4-咖啡酰基葡萄糖 三.生物活性(应用) 1.药品中的应用 心血管系统应用: 芦丁,橙皮苷,香叶木苷等具有维生素P样作用,能降低血管脆性及异常的通透性(防治高血压、动脉硬化);葛根素,槲皮素,立可定等具有扩冠作用(治疗冠心病);槲皮素可防止血栓形成。 抗菌抗病毒作用: 黄芩苷,黄芩素,木犀草素等有抗菌作用;槲皮素,山奈酚等具有抗病毒作用。 抗肿瘤活性: 槲皮素,黄芩苷,金丝桃、映山红中的金丝桃苷等各通过不同机制可抑制肿瘤的生长。 抗炎、镇痛作用: 金丝桃苷有全身或局部点镇痛作用,其机制不同于吗啡和阿司匹林,是一新型镇痛药。 2.保健抗氧化 多数黄酮类化合物都有较强的抗氧化自由基的作用。如葛根素在0.2mg∕L时能清除多个体系产生的O2-、 -OH和H2O2。 例:杨梅黄素,洋槐黄素,葛根苷,橙皮苷等。 A,B环的多个酚羟基、C2,C3之间的双键均使其具有抗氧化性,可清除羟自由基; 酮基和3,5位羟基联合作用可螯合金属离子,削弱微量金属的助氧化作用, 黄酮作为一级抗氧化剂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性能。 自由基与衰老 衰老的自由基学说由英国学者哈曼(Harman)于1956年率先提出。 该学说认为:在正常的生物代谢过程中,细胞不断产生自由基,但它们可被细胞内的防御系统迅速地清除,因而不会对细胞造成大的损害。但是,许多因素如电离辐射、氧化性环境、污染等常会诱导异常自由基的产生和蓄积,而大量自由基的堆积,将对许多生物大分子与细胞产生随机损伤,从而引致细胞凋亡。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