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教育专业化_五种能力的培养和提升_以国际新闻评论课程教学为例.docx

新闻教育专业化_五种能力的培养和提升_以国际新闻评论课程教学为例.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闻教育专业化_五种能力的培养和提升_以国际新闻评论课程教学为例

新闻教育专业化:五种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以国际新闻评论课程教学为例◎ 赵瑞琦目前,中国新闻教育的隐忧仍无根本好转的迹象,因而必须以传媒学生五种能力的提升为向导,进行课程 重构。本文以国际新闻评论课程为例进行说明,通过确 定一个课程框架,明确立场、范畴和命题方式,来容纳 多维的内容,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并以 此为基础,促进国际新闻评论学学术研究的独立性、学 术范畴的完整性、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研究成果的系统 性。这样,既可以修正国际新闻学研究不太有理论关怀 并长期处于学术边缘的局面,也可以促进中国新闻工作 者加强在国际问题上的议程设置能力,从而为中国的和 平外交提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业,因此,需要受过最好教育和训练的从业者;其二,新闻业的核心目标是向公民提供他们需要的准确、可能 的信息,以使他们在一个自我治理的社会中做出信息 量充分的判断。基于此,他们对未来的传播者提出了 五种能力要求:通识能力(General Competence)、实 践能力(Practical Techniques)、思维能力(Process Competence)、职业道德(Professional Ethics)和专业 能力(Subject Competence)。②这五种能力有很强的概括性,尤其适用于中国国 际新闻评论人才的培养。在此,国际新闻评论是指通过 媒体对国际新闻事件进行的解读和判断,读者对象既包 括国内也包括国外。一国媒体上的国际评论,无论东西 方,其作用有共通之处:在全球化层面,它是世界了解 一国政策方针和外交态度的指针;在本土化层面,它是 国内受众对国际问题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一个窗 口;在专业化层面,它是外交人员、研究教学人员进行 决策和研究时的一种观点借鉴和信息来源——在社交媒 体大行其道的今天,尤其如此。作为第二经济大国,中国非常需要加强国际新闻报 道和评论:围绕世界范围内发生的大事、要事进行呈现和 解读,既开阔中国人民的国际视野,把精彩的世界呈现给 国内受众,又发出中国声音、阐明中国立场,达到争取国 际话语权、掌握国际主动权、塑造中国形象的目的。中国国际新闻的高校正规教育创立于1983年,在实 践中,多是一些院校依靠外语优势,以英语教学加新闻一、隐忧与应对中国新闻学与新闻业存在落差,在课程设置与传媒业态、新闻理念与操作现实之间,存在“两张皮”现 象。对于高度关注实践的新闻传播学科而言,这会面临 严重的问题,正如胡正荣教授在《全媒体时代的复合教 育》(以下简称“《复合教育》”)一文中指出的:近 年来,新闻学、传播学就业率并不理想,课程设置和一 线需要的矛盾、传统媒体时代的教学理念和媒介融合时 代现实的差距,是导致这一状况的首要原因。①面对落差,新闻教育应该如何求变以适应未来的 要求呢?对此,美国12家在传统新闻教育界很有影响力 的高校曾经联合做出一个报告。该报告首先对新闻传播 业的本质进行了界定:其一,传播业本质上讲是知识行[接上页]代大学生以90后为主,是典型的伴随网络成长起来的一代,其自媒体使用能力较强,这些自组织的自媒体平台 也呈现多元化,如人人网、QQ群、微信圈子等都是其重 要的聚合工具。舆情教育实践活动应结合这些自组织及 其传播平台自身面临的舆情问题、舆情分析需要展开, 如对自组织舆情诊断、预警及危机评估等。情分析师手册》,第18页,新华出版社2011年版。②林兴发、拓栋:《自媒体环境下记者应对网络舆情策略 研究》,《新闻知识》2013年第8期。③张立伟:《为中国现代化增加确定性》,《当代传播》2014年第4期。④赵前卫、马缘园:《舆情调查与分析专业核心课程建 设》,《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20期。(作者单位:重庆新闻学院、重庆师范大学传媒学 院〈新媒体学院〉)(责任编辑:李宝萍)注释:①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如何应对网络舆情?——网络舆总第285期 专论 学的模式而创立的。在多年的教学中,这种模式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国际新闻人才。③这些人对于中国国际新 闻的报道和评论,有显著的影响和突出的贡献。然而, 进入21世纪,面对日益全球化的新闻业,原有的“新闻+外语”模式已远远落在国外同行后边。目前,国外大学 国际新闻人才的培育呈现多学科复合培养(新闻学与其 他学科平等的联合培养模式、新闻学主导的多学科联合 培养模式)、教育资源国际化(通过跨国双学位、国际 院校互认学分、海外分校学习、海外短期游学等方式, 使学生能身临其境体验异域文化以培养国际化视野)、 多渠道开展海外实习(与国外新闻机构合作,培养学生在 陌生环境和文化中工作的技能,获得在异国从事新闻报 道的直接经验)等特点。④就国外新闻单位而言,国际 新闻评论人才的培养可以通过高校正规教育、奖学金项 目回炉再造、在职短训、内部导师指导等途径。国际新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