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陵墓前的阙门及其起源探讨.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汉代陵墓前的阙门及其起源探讨

汉代陵墓前的阙门及其起源探讨赵海洲,张广军(郑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52;河南省艺术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3)摘要:阙门建筑是我国古代独有的一种建筑形式,它的出现与我国早期社会的思想、阶级观念有关。陵墓前设阙的风俗是由早期的宫阙或城阙发展而来。始皇陵三出阙的设置对秦以后的陵寝制度特别是西汉各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终汉两世,陵墓前置阙成为时尚,加上受神仙思想及阴阳五行学说的强烈影响,其表征意义走向多样化、世俗化,等级观念趋于淡漠,当然其实用价值也渐渐消失。关键词:汉代陵墓;阙门;起源中图分类号:K232;Tu-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670(2005)06-056-04汉代陵墓建筑中有一种雄伟的高台建筑———阙。按《说文解字》“:阙:门观也,从门。”段玉裁注《:释宫》曰“观”谓之“阙”,此“观”上必加门者“;观”有不在门上者也。凡“观”与“台”在于平地,则四方而高者曰“台”,不必四方者曰“观”。其在门上者,则中央阙然左右为“观”曰“两观”。《周礼》之“象魏”《,春秋经》之“两观”《,左传·僖五年》之“观台”也。若中央不阙,则跨门为“台”《;礼器》谓之“台门”《,左传》谓之“门台”是也。此云阙门观也者,谓门有“两笔者对目前考古发现的墓阙材料进行整理、研究,并结合文献记载,对其起源进行初步探索,以期促进对汉阙及汉阙所反映的社会制度的研究进程。一、汉代墓阙的发现与分布目前我国关于两汉时期门阙建筑的考古发现报导较多,类型也极为丰富。不但有宫殿城垣的门阙基址,还在祠庙陵墓前发现有实物阙、附雕于墓门两侧的崖墓阙以及墓葬内随葬的宅院附阙、苑囿附阙和画像石(砖)雕印的门阙建筑形式。这些阙的分布区域广泛,主要集中在山东、四川、河南、重庆,其它地区如内蒙古、北京、甘肃、江苏也有发现。汉阙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较早的有劳干《周秦两汉的“阙”》3、陈明达《汉代的石阙》4以及近年出现的论文论著如唐长寿《汉代墓葬门阙考辨》5、高文《中国汉阙》6、姜生《汉阙考》7、信立祥《汉代画像石综合研观”者称“阙”。1(P588)阙立于陵墓大门前,通常左右各一,是陵墓建筑群中的一种附属设施,一般由基座、阙身、阙楼、阙顶等四部分组成。其形象又可分单一和组合两类,单一即主阙孤立,组合则有双出阙和三出阙两种,即在主阙旁附贴一子阙或双子阙。从考古发现看,单出阙、双出阙较多,三出阙极少。阙的功用主要有以下五种:(1)表示门的存在。(2)表示地位等级。《白虎通义》“:阙者,所以饰门,别尊卑也。”《礼记》:“天子外阙两观,诸侯内阙一观。”在汉代,两千石以上官吏才能用阙①2。(3)皇帝发布命令、大臣奏事思过之地。《释名》“:门阙,天子号令赏罚所由出也。”《古今注》:“阙,,人臣将朝,至此则思其所以阙多少,故谓之阙。”《周礼·天官·大宰》曰“: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国都鄙,乃悬治象之法于象魏,使万民观治象,挟日而敛之。”郑玄注:“象魏,阙也。”(4)守卫功能。汉画像石墓、画像砖墓中表现的门阙建筑中多雕印有门吏即是此作用。(5)观天象之功能。据《白虎通》所载,宫门外侧“夹建巨阙以应天宿,虽不如礼,犹象魏之,上加罘,以易观矣”。墓前设立阙门的风俗发展到汉代达到鼎盛,如同汉代广泛流行的画像砖(石)上的画像内容,涉及了汉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当时社会面貌的具体反映。对研究汉代的政治制度、精神生活、生产方式等具有重要意义。(P294-P334)等。据目前的考古材料,西汉时期只在一些帝陵陵园司马门外发现有阙址,而中小型墓前还未能看到,但在一些墓内的帛画和空心砖上出现了阙的形象,这应与周代遗留下来的严格的礼制之风有关。据刘庆柱先生介绍,西汉帝陵陵园门外有阙者为阳陵、茂陵、平陵、渭陵、延陵、义陵及个别皇后陵,而长陵、安陵、霸陵、杜陵和康陵的陵园门外没发现阙址。具体而言,景帝阳陵发现东、西、南门三座阙址,皆残高4-5米,北阙残;孝景王皇后陵发现东、南、西、北四对阙址,皆残高3.5-4米;武帝茂陵现存东、西、北三对阙址,皆高3米;昭帝平陵现存东、南二阙址,高1.5-1.6米;上官皇后陵存东、南二阙址,高1.6-2.2米;元帝渭陵四门阙址皆保存完好,高1.25-2米;王皇后陵现存西、南阙址,高1.8米;成帝延陵现存北、西、南阙址,高2.5-3.5米;哀帝义陵仅残留北门一阙址,高2米9。除了帝陵陵园置阙外,西究》8收稿日期:2005-10-01作者简介:赵海洲(1974-),男,河南省郸城人,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①冯汉骥先生认为“:在汉代,官阶至二千石以上者,墓前方可立阙”“,此是象征主人的官阶和地位的表征之一”。·57·第6期赵海洲,张广军:汉代陵墓前的阙门及其起源探讨汉早期的长沙马王堆M1即利苍妻墓中出土的一幅帛画中隐约可见双阙的形象“,阙边两人对坐,当是天门和守护局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