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药不良反应的成因与对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讨中药不良反应的成因与对策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探讨中药不良反应的成因与对策 刘学俊   (南京市六合区中医院 211500)   摘要:本文概述了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的现状,就中药不良反应的概念,引发因素,提出临床药师在预防中药不良反应中所应该做的工 作。   关键词:中药不良反应;原因;探讨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7-0180-01   1 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笔者总结,造成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品种来源混乱。由于历史的原因,中草药来源广泛、品种繁多, 成分复杂,同名异物现象十分严重,加之不同地区用药习惯不同,极容 易造成不良反应。自1993 年比利时报道中草药肾病以来,国内医药界 对中草药引起的肾脏损害已有所重视,指出木通等药材中含马兜铃酸, 有导致急性肾衰并发展为终末期肾衰的危险,提出注意该药的肾毒 性。但实际上,这可能是木通的科属不同造成的,关木通为马兜科植物, 东北马兜铃酸亦称木通甲素,是关木通的主要成分之一。实验证明人 体静脉给药量大于1mg/kg 可导致肾损害,长时间低剂量给药可在体 内蓄积。而川木通为毛茛科植物小木通或绣球藤的干燥藤茎,主要成 分为绣球皂苷和糖苷等;木通来源于木通科植物木通或其同属植物的 干燥藤茎,主含木通皂苷,有利尿作用,无肾毒性。关木通、川木通、木 通3 种木通并非同一品种,其有毒成份马兜铃酸含量依次递减,而误把 关木通当木通使用,难免增加产生急性肾功衰竭的风险;香加皮为萝 藦科植物杠柳的根皮含强心苷类成分、有毒,五加皮为五加科植物 细柱五加的根皮,而医师把香加皮当作五加皮使用,就会有发生洋地 黄样中毒的危险。   1.2 炮制加工不当。众所周知,中药炮制得当可以增强疗效,降低 毒性,炮制不当则易引起中毒。中药大多是生药,其中绝大多数必须经 过特定的加工炮制,才能符合临床用药的需要。特别是一些毒性较大 的中药,须经过加工炮制以降低其毒性或消除毒副作用。如半夏、天 南星的姜制,马兜铃的蜜制,肉豆蔻的煨制,巴豆制霜等。如不依法炮制 或该炮制的不炮制,服用后难免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而由于炮制工 艺费时费力,增加成本,零售中草药的单位经常出售未经炮制的生药, 交由患者自行炮制,不良反应的风险随之增加。   1.3 对药物本身的毒性及用量认识不足 对于中药毒性的认识, 中医认为“是药三分毒”,说明所有中药均有一定程度的毒副作用。 我国历代本草及现行国家药典中将部分有毒中药标明大毒、小毒或 有毒之分。医者对一些临床上本身就含有毒性的药物应了然于胸,如 植物类有半夏、天南星、川乌头、草乌头、附子、白附子、甘遂、 藤黄、狼毒、巴豆、千金子、天仙子、闹洋花、洋金花、雪上一支 蒿;动物类有蟾酥、斑蝥、红娘虫、青娘虫;矿物类有砒霜、水银、雄 黄、红粉、轻粉等。这些有毒性的药物都有严格用量控制。   1.4 煎服法失当。煎煮不当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例如,含有毒 性成份的中药乌头、附子,煎煮时强调久煎;用于治疗类风湿的雷公藤 煎煮时不得少于2 小时;而有些中药如山豆根,煎煮时间越长,毒性越 显著增加。   用药时间过长也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机率。《神农本草经》根 据药物的有毒无毒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 上品有毒无毒根据 药量而定;下品多有毒性,不可久服。很多中药服用过久,容易出现依赖 和蓄积中毒。如黄花夹竹桃含有强心苷,长期使用会发生洋地黄样蓄 积中毒反应。又如服用朱砂安神丸可以降血压、安神,但服用过久, 可以造成慢性汞蓄积中毒。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等中成药 也含有朱砂,不宜长期服用。   随意使用中药、滥用中药。生活中有些人认为:大病看西医, 小病、慢性病吃中药,中药没有毒副作用,有些不适时,也会想到 吃些中药调理一下,还有一些中老年人将中药当作养身的“灵丹” 而长期服用。   1.5 辨证配伍不当。中医师临床水平的差异,造成辨证用药水平 的差异,而辨证、配伍不当,增加了中药不良反应的风险。 辨证方面,“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否则易犯 “虚虚实实”之戒。例如,给肝阳上亢病人服用细辛、肉桂等,等于火 上加油。脾阳虚弱的病人,服用峻下热结之品如大黄、芒硝等,必然导 致病人病情加重,变证峰起。再如,人参为温热性药物,功用以补气为主, 尤以补脾肺之气,据此用于阳虚、气虚者,当起治疗作用,使人气力强壮; 若用于气不虚的实证、热证,则属禁忌。如果使用不当,势必出现周身 不适,乃至出鼻血等一系列中毒症状,即所谓的人参中毒综合征。   1.6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剂的出现为临床治疗疾 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带来注射剂本身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目前, 西药配伍禁忌表已日趋完善,但中西药配伍上仍然无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