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判《水浒传》的美学批判.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批判《水浒传》的美学批判

2009年第3期浙江社会科学2009年3月No.3,2009ZHEJIANGSOCIALSCIENCESMar.,2009第二批判:《水浒传》的美学批判口颜翔林内容提要《水浒传》是一个民间流传、多人加工和个人主笔的混合性文本,写作主体的 非单一性导致它的思想混合性和繁杂性。《水浒传》是一个消闲性和消费性的文学文本,是晚 古社会的文人与市民的社会意识形态及其世俗意志的汇合。它颠覆传统的“儒、道、墨”伦理 原则和基本道德本性,消解传统的实践理性和推崇原始暴力与无理性的本能冲动,对于历史与文明的基本准则进行反讽叙事,是一部体现思维暴力和暴力美学的流俗作品,赞赏着一种非人性和非人道主义的美感。文本弥散着对于整个人类正义和文化准则的反叛与挑战,充斥着古代恐怖主义的主体意识。《水浒传》的单元性叙事和碎片式结构方式,粗线条和模式化的人物描写,也必然决定艺术上粗俗化的格调和审美欠缺。关键词《水浒传》混合性文本暴力美学非人性美感碎片式结构作者颜翔林,文学博士,哲学博士后,博士生导师,湖州师范学院教授。(湖州313000)写作主体的混合性决定《水浒传》文本意义《大宋宣和遗事》等史籍文献里有所记载。鲁迅的混合性。这是一部注定在思想上无法超越历史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写道:“自有奇闻异说,生于宿命的作品。晚古社会的意识形态导致理性主民间,辗转繁变,以成故事,复经好事者掇拾粉饰,体、道德主体、诗性主体和审美主体的破碎、衰落而文籍以出。”娜鲁迅列举四个版本类型,作者也和消解的悲剧景象,决定写作主体不可能创造出差异不同。版本的繁多杂乱也可显明《水浒传》 意义深刻和思想卓越的文本。在漫长的接受历史的集体性混合写作的文本特性。作为如此一种性上和不同的接受语境,东方专制主义的政治环境质的文学文本,它无法也不可能保证个人主体精和世俗化的社会意识形态,也必然决定对于这部神的自由和独立性,它不是一个自由思想和体现作品的理解与阐释的浅陋卑微。在后现代性语精神差异性的作品,而是集体意识形态的混合物。境,对于《水浒传》予以美学的反思性批判,显然所以,《水浒传》不是一种个人的话语(Dis—是一种富有意义的理论劳作。coupe),而是一种集体的话语,文本意义也属于集体化而不是个人性质的,呈现流俗的社会意识一、混合的写作主体形态的聚集和散射。所以,文本写作者的主体性《水浒传》成书本身就是一个文本的吊诡事(Subjectivity)是美学运思的第一性或根基性问件。它不是一个纯粹由独立创作主体完成的文题。只有清理厘定这一逻辑前提和思想背景,才本,而是在部分历史事件和民间故事的基础上,由使美学批判得以可能。民间口头集体创作逐渐形成书面文本,最后经过既然《水浒传》是一种集体性的创作主体,是下层知识分子加工而形成的一个混合性文本。文中国晚古社会的意识形态的结构性显现;换言之,本的原初蓝本在《宋史》、《东都事略》、《夷坚志》、《水浒传》文本是晚古时代民间流行的社会意识93万方数据颜翔林:第二批判:《水浒传》的美学批判形态的感性折射,是已经成为普世的生存哲学的熟和深刻的被遮蔽主体。活动影象,也是那个历史图景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另一方面,从中国哲学思想史的逻辑图景考的缤纷闪露,那么我们需要追问的是:《水浒传》察,上古的先秦时代是中国哲学的轴心时期,诸子的文本生产时期,也就是晚古时代中国社会建构百家以自我的思辨激情和生命智慧开创一个心灵 的主体(Subject)是什么形态?在本体论意义上,独立自由、理论丰富多元、话语缤纷差异的“黄金主体的存在性是什么?在认识论意义上,主体的时期”,达到一个中国古典哲学的颠峰状态。秦意识是否具有自由的权力和反思性能力?在价值始皇“焚书坑儒”是以专制的政治暴力对于华夏论意义上,主体体认、接受和选择什么类型的价值哲学乃至整个文化的残酷杀戮,而董仲舒的“罢形态?在实践论意义,主体意志和道德的目的性黜百家,独尊儒术”统治策略以及他的《春秋繁何在?在审美趣味上,主体的审美准则和想象力露》表达的“天人感应”和“阴阳五行”之理论,则如何?就《水浒传》而言,它的生产主体的文化身开始了中国哲学的思维流俗和价值沉沦的行程。份、自我意识和话语方式的特性如何?等等。我中古的魏晋隋唐时期是中国哲学的“白银时期”,们通过对于主体性和中国哲学的历史与逻辑相统王弼、嵇康、向秀等人的玄学,以充盈想象力的思一的简要清理,力图解答这些问题,从而获得对于辨智慧延续先秦哲学的光彩,僧肇、慧能等人则从《水浒传》创作主体的阐释。佛学汲取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精神内核,建构“般一方面,我们对于主体(Subject)进行哲学意若无知”、“顿悟”、“自性真空”等理论,呈现灿烂义的逻辑清理。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为主的辩证法色彩。然而,他们在根本上都没有提出体确立一个知识论和自我意识的原则:“这种知独创性的哲学理论,没有自成体系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