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给TCL集团开药方
给TCL集团开药方
给TCL集团开药方:先减后加 摆脱亏损字号显示:
现在,大家一说到TCL的国际化,感觉就会变得复杂起来:说它已经失败吧,似乎有点早,它还在国际化道路上艰难挣扎着;说它已经走出困境吧,它还没有摆脱亏损的阴影,而且从国外传来的多是坏消息,比如退出欧洲市场。
为什么人们会对TCL产生截然不同的印象?仔细分析便发现,原来是我们的信息源不对称所致。观察人士从市场、盈利和品牌的角度解读TCL,结论自然不那么乐观;而TCL则希望有更多积极的信息传播给社会,所以,它说的都是“我们正在越来越好”。
鉴于我的经历和研究方向,2005年初,国内某著名财经媒体向我约稿,希望我能写一写TCL,“还原TCL国际化真相”。我没有犹豫就拒绝了。我想,我们应该给TCL这样国际化走在前面的企业多一些机会,如果它犯了错误,我们应该有基本的宽容态度。后来虽然编辑多次和我商量,我也是以“等等看”推脱。
等等看,其实是希望留给TCL多一些改变现状的时间。虽然2005年以来,我已经隐隐约约感觉到时间也许并不能真正改变TCL的处境。但是我想,多给TCL一些时间,至少能让我的观察更深入,更具有事实依据。
然而二年过去了,TCL的国际化处境不仅没有出现良性改观,甚至有继续恶化趋势,欧洲市场已经基本退出,美国市场彩电占有率也有不小的下降。新兴市场国家,大多也在收缩战线。我想,到了说出我思考和建议的时候了,这是因为我珍爱这个企业,爱它就要拉它一把。而且,这也是对社会公众负责,他们有权利知道真实的TCL。虽然说出事实真相需要勇气和胆量,甚至可能因此而遭遇非议,但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是我一直以来坚定不移的信念。而且我相信,以李东生的求真务实的人格,他也需要听逆耳忠言的,而他在TCL集团内部听不到。
我对目前TCL的基本认知,可以归结为三句话:
一、TCL今天的问题是战略层面出了问题,而非仅仅战术层面操作不当。战术问题好解决,战略问题解决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二、TCL的亏损有可能持续至少三年。如果三年之内TCL缴出了一份盈利答卷,不排除“以市场换减亏”的可能。也就是说,如果你看到TCL扭亏转赢了,你一定能同时看到TCL营业收入也大幅度下降了。而且不排除短期盈利让TCL在接下来的年份陷入更大困境的可能。这实际上意味着:制造出来的短期盈利,比亏损更可怕。
三、TCL今天的尴尬与困难,其实带有一定的宿命色彩,从李东生确立“大,不一定强;不大,一定不强”观念那天起,就注定了今天的结局。再往深里说,从TCL宣传“渠道为王”那一天起,就已经注定。因为,TCL已经把自己定位成一个不折不扣的“营销主导型”企业,而“营销主导型”企业在全球看,都是没有前途的。为什么?因为“营销主导型”企业擅长与销售和制造,弱于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市场竞争从本质上说就是产品的竞争,你没有新技术、新产品话语权,拿什么和人家竞争?
当然,TCL的问题是个“综合症”,有战术层面操作失误,更有战略层面判断失准,甚至有心态不端的问题。
鉴于TCL对中国企业的标本意义,我们观察和研究TCL,其本意在于为所有中国企业提供一个思考与自省的机会。
当众多中国企业在“国际化”和“并购”两大领域遭遇挫折的时候,我们还不应该把事关中国企业生死存亡大计的思考引向深入吗?
!--######--
TCL美国盈利了,但是并不值得高兴
2006下半年以来,TCL开始对外宣布美国市场已经扭亏转赢。但是,细心的人们发现,在TCL美国市场扭亏转赢的同时,其彩电销量比2005年同期下降了约30%。于是不难理解,TCL在美国实现扭亏转赢,其实是大幅缩减人力和渠道成本带来的,支出减少了,利润当然也就增加了,但是,市场也随之萎缩。这样的盈利,到底有多大意义呢?
这一幕也发生在了手机产业上。2006年9月份之后,TCL宣布海内外手机实现全面盈利,成为两大亏损产业中第一个扭亏的产业。但是,细心的人发现:在国内手机卖场,越来越难看到TCL手机的身影,许多展台摆上了别人的产品。TCL手机市场占有率也滑出十名之外,也就1%多一点。在海外市场,TCL靠给发展中国家供应低端贴牌机生存,未来可持续发展性很弱。
所以,TCL目前的盈利,属于典型的“缩减成本型盈利”,靠大幅度缩减成本开支实现盈利,该投的广告也不投了,科研开发经费也是一减再减,使企业可持续发展性越来越弱。因此,我把这种盈利视为“假性盈利”。在我看来,真正的盈利,一定是靠新技术、新产品带来的高附加值产生的,不信你看看那些成功的国际企业,是不是这样?
说到发展,企业常常使用“开源节流”这个词。“开源”和“节流”都能改变企业利润状况,但是,从长远看,“开源”和“节流”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靠赚钱越做越大,后者是靠省钱越来越瘦。省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