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穴针灸疗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独穴针灸疗法

独穴针灸疗法 学习和整理《独穴针灸疗法》 阴阳相随 《独穴针灸疗法》的作者是刘昭和周晨华。笔者阴阳相随近日读之,颇有感触和启发,故将其中大部分病案摘录整理,并总结其中一些针灸治疗思想,以供笔者自学和针灸临床医(学)生学习和参考。 一、独穴针灸特点 1.注重辨证 “辨证论治”是中医医学的核心,也是针灸医学的关键。八纲辨证为辨证的总纲,而对于针灸医学最重要的是经络辨证。知其病在何经何络,方可知疗疾取何经何穴,不知如此,何异于盲子夜行。同是头痛,前额之阳明头痛,取之合谷;颞侧之少阳头痛,取之液门。同为肩痹,肩前疼痛病在阳明而针刺合谷、肩髃;肩中疼痛病在少阳而针刺液门;肩后疼痛病在太阳而针刺支正。 2.独穴施治 一病一穴,所有疾病均取用一个穴点(若是一穴两点的腧穴也只取其中一侧的穴点)。虽然独取一穴疗疾,然根据不同的病性而选用不同的针灸疗法或几项合用,诸如针刺、温针灸、隔姜灸 、隔蒜灸、穴位注射、拔罐等。正是由于取独穴治病,所有的病因病机、病性病位都要体现在这一个穴点之中,所以对针灸医生的辩证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辩证精确,取穴准确,方可一针见效。 3.注重针效 不独言针法,也不独言针感,故曰针效。重针法,虚则补之,如“随而济之”、烧山火、加用灸法等;实则泻之,如“迎而夺之”、透天凉、点刺放血等。重针感,必有局部酸麻重胀,更多要求有循经传导,甚至“气至病所”。这也是独穴治病的关键,平医同刺其穴而不效,良医同刺其穴而速愈,异于此也。 4.疗效卓著 此书中医案,都是针灸治疗一两二次而显效,甚至一两次而痊愈,疗效可谓立竿见影。这都是需要基于以上的条件,只有辨证准确、取穴得当、行针得法,方可有此神效。 二、独穴针灸精点 1.擅用液门 作者见他医针液门治疗胃脘痛而见效,不得其解,遂深入学习后发现:手少阳为诸经之气府,总纳诸经之气,由此领悟得针刺手少阳腧穴可行气导滞、通理胃气,并发挥认为手少阳腧穴可治以气滞为主的病证,而独重液门穴。 作者在治疗风寒感冒所致少阳头痛、肺气气机紊乱所致的支气管哮喘、肝胆实热所致的少阳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风寒外袭所致手少阳所致肩周炎、气功出偏所致痞气、风热外邪阻滞咽喉局部经络所致急性咽炎、风寒壅塞耳窍所致耳鸣、高空气压变低三焦气机失利所致耳鸣耳聋、少阳经络阻滞所致牙痛等以上病证时,均取液门穴施治,其理或在疏通本经经气,或在调理全身(三焦)气机,两者而已。 2.血病取之膈俞 作者在治疗产后气血亏虚关节失养的手腕痛、注射氨苄青霉素所致过敏性皮炎、夏日炎阳热毒所致的日光性皮炎等病证时,均取膈俞穴。“血会膈俞”,故血病宜取之,血虚者,针刺合药饼灸,补之;血热者,针刺合拔罐,泻之。 3.瘾疹求治少阳 作者认为,(风热型)荨麻疹主要病机是,风热外邪侵袭肌表,客于营卫之间,致卫气郁于内难以外通透达,而营血阻于肌表难于归顺血脉之中;卫气郁结不通则难以抵御外犯风热外邪,故发为剧烈瘙痒;营血结于肌表则血瘀于肌肤腠理,故发为红色风团块。此病为人体户枢不利,营卫不合之证,治当调和营卫、开利户枢。手足少阳为十二正经中通行卫气、调和营血之户枢。故病发主要在双下肢(下部)则取阳陵泉,病发主要在双上肢(上部)则取支沟穴。 4.多用灸法 作者多用药饼灸、隔姜灸、隔蒜灸、温针灸、直接灸等灸法。药饼灸是其一大特色,辨证用药取穴,这是药性和穴性的完美结合。隔姜灸多治疗用于寒证、虚证,如风寒感冒、寒凝胃痛、风寒落枕、脾虚带下等,多配合于针刺或温针灸。隔蒜灸多用于治疗热证,如大肠实热所致的颜面疔疮、热证目疾、耳廓挫伤等,多配合于井穴三棱针点刺放血。 三、需说明的事项 (一)笔者对于书中辨证的看法 笔者对于此书作者在有些病案中的辨证不甚赞同,特别是舌脉等查体或许记录不够准确和详细,难以全面的进行辨证;另外这也许与个人经验关系较大,辨证思路也就有所差别。如针刺神门穴治疗伴有虚象的急性腰扭伤的医案,笔者难以理解,惭愧。 (二)选议精点 以上精点内容系笔者自己认为相对比较有特色和临床意义的内容作专门整理,此外仍有很好的经验望各位在医案整理部分自行体会和整理。 (三)针灸疗法操作 1.针刺:若无明文规定,多采用平补平泻法,并有较高的针感传导要求,留针30min,每10min行针一次,每日治疗一次。 2.药饼灸:将配好的中药制成粉末,调和少量面粉和水,制成药饼;然后放置在施灸穴位上,点燃艾条,熏烤药饼上方30min,qd。 3.温针灸:先将针灸针常规刺入穴位,然后用点燃艾条熏烤针身(柄)和穴位。 4.隔蒜灸:将蒜片放置在需要施灸的穴位上,点燃艾条,熏烤药饼上方25-30min,qd或bid。 5.独穴应用:有些作者已经明确要求取哪一侧的腧穴,有些则说明双侧轮流使用;而有些未说明的,笔者觉得多数腧穴也应该每次轮换使用,根据病变部位决定。 四、针灸医案整理 (一)内科病证 01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