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从“心”开始.docVIP

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从“心”开始.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从“心”开始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从“心”开始 江苏邳州市炮车中学 陈海飞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心理素质决定着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学习效果。我们也曾观摩过很多名师的公开课,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有一点不变的是课堂上师生配合默契,互动频繁,体现了教师良好的驾驭课堂和掌控教学过程的能力。大家细心就会发现:他的每一步教学环节的拟订和实施都适应学生的心理需求,不但使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而且还帮助学生化解学习中的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生的学习心态,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准确掌握和合理利用高中生心理特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钥匙,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喜欢并爱上数学,就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消除他们的学习心理障碍,诱发他们探索新知的学习动机,从“心”开始,打造数学。下面是本人在平时教学中几点做法说出来和大家探讨: 1、从“好奇”的心理特点考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好奇作为学生思维的先导,是中学生思维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培养好奇心,能使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赵公明在《数学教育中实施掌握学习策略之我见》一文中曾经指出:数学教育的追求有三个层次。这就是第一层次:掌握知识;第二层次:发展能力;第三层次: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对顺应天性形成学生良好人格品质具有的极为重要作用。因此,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一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是成功的起点。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进行引发和激励。 2、从“多疑”的心理特点考虑,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了疑问,学生就不再依赖于既有的方法和答案,不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而是力求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发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所以我们说:学贵质疑。法国伟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地是句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的确如此,如果达尔文没有对“特创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自然选择学说”的确立;如果哥白尼没有对“地心说”的怀疑,也不会有“日心说”的创立。所以说,只有疑才能使我们的智慧之树开出艳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这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好数学有很大的作用。在近两年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中,笔者听过多科课堂教学,经常会看到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很快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和喜悦的心情学习,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我们在课堂上有时要故意留点疑问,布设陷井,让学生发现矛盾,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长此以往,学生对既有的学说和权威的、流行的解释,不是简单地接受与信奉,而是持批判和怀疑态度,由质疑进而求异,才能另辟蹊径,突破传统观念,大胆创立新说。例如在《相互独立事件》教学中,可以根据我国民间流传的谚语“三个臭皮匠臭死诸葛亮”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已知诸葛亮想出计谋的概率为0.85,三个臭皮匠甲、乙、丙各自想出计谋的概率是0.6、0.5、0.4.问这三个臭皮匠能胜过诸葛亮吗?” 3、从“肯问”的心理特点考虑,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目的之一。新课改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会提出问题,善于提出新奇的问题的能力,会做“学问”。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解答可能仅仅是数学或实验技能问题,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则要求创造性的想象,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从某种意义上讲,发现和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就是创新,有时甚至比解决问题本身更为重要。好问是中学生心理的一特点,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这知识具有过渡性的特点,他们的认识也随之由经验型向思维型发展。学生好问的积极性应得到鼓励和尊重,教师也要善于设问以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和分析问题、回答问题的能力。 4、从“善思”的心理特点考虑,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思考。 西方哲人迪卡尔曾说:“我思故我在。”东方的思想家孔子亦有过类似的名言:“学而不思则罔。”这说明东西方的观念中,都奉思考为学之不二法门。高考如战场,思考则是我们作战最锋利的兵器。会思考,削铁如泥;不会思考,削泥如铁。数学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求原理、讲道理、懂科学、有智慧、究根底、会思考的人。”会思考是其中的核心要素。当前数学课堂中常见的问题是:记忆和模仿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反复枯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