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印度不同绩效的制度根源.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和印度不同绩效的制度根源

本文档来源于中央编译局网站() 中国和印度:不同绩效的制度根源 阿什瓦尼•塞思① 谷晓静 别曼 编译 王新颖 校 内容提要:在六十年前开始的所谓的发展竞赛之初,革命社会主义的中国和议会民主的 印度,在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上非常接近,但在文化凝聚力、体制灵活性和政治定位上,两 国则相去甚远。现在这场竞赛的结果一目了然,但本文要讨论的并不是谁胜出,而是为何胜 出,如何胜出。1978 年,中国开始了系统性的或政策制度的改革,随后印度也开始了改革。 但是本文认为,在这一轮变革启动之初,中国就已经在竞赛中遥遥领先了。作者试图解释两 种社会和两个经济体在不同的制度配置下的不同表现,特别是在改革前的农业部门,并强调 中国全民动员转型模式的力量与印度长期体制僵化和障碍之间的强烈对比。改革之后,在消 极的社会功能中所出现的一种融合的进程,似乎正在取代传统的社会聚合而成为主导。作者 对两个发展路径的重大历史意义进行了思考:尼赫鲁的国家主导计划的发展和毛泽东的社会 主义是否成为了两国资本主义的先导,从而开启了两个曾经的亚洲大国重返全球资本主义博 弈,并大大改观了参与的条件。 关键词: 一、发展竞赛 自从 1947 年印度取得独立和 1949 年中国获得解放,亚洲两个大国的经济表现就引起了 人们强烈的对比兴趣。中国展示的是共产党的中央指令下建设革命式的社会主义,而印度追 求的是一种“社会的社会主义模式”,标榜议会民主。两者之中谁会胜出呢?在被控的冷战 后殖民主义时代,在从上世纪殖民主义解放的前夕,世界各国和人民都在关注这场竞赛。两 个大国也在观察,不仅仅是下赌注或者为了获得窥伺性的利益。 美国国务卿约翰••福斯特•杜勒斯在其 1953 年的亚洲之行后,发表了他对中国和印度的 看法:“这两个国家之间正在进行一场竞赛,来验证自由方式和警察国家方式到底哪一个能 实现更好的社会进程。这个竞赛直接影响着这两个国家的 8 亿人口。长远地来说,竞赛的结 果将会影响到整个人类社会,包括我们自己。”(Bowles, 1954:229, cited in Ghosh, 2002)。 印度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在 1954 年也同样直率地写道:“现在我最感兴趣的国家是印度 和中国。我们的政治和经济结构显然不同,但是我们实际面临同样的问题。未来将会证明, 哪个国家、哪种治理模式将在各方面取得更大成功。”(Frankel, 1978:120, cited in Ghosh, 2002) 半个世纪后,印度现任总理曼莫汉•辛格在独立日讲话中,回答了尼赫鲁关于未来的提 问:“从独立到现在已经大约 60 年了。60 年只是古老的文明史的一个短暂瞬间,但对于一 个年轻的国家来说却是漫长的。在这 60 年中,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欧洲的帝国消 失了。新的力量在亚洲出现。看看日本的今昔。看看中国的今昔。当看他们的时候,我在怀 疑我们是否发挥了自己的所有潜能。”(辛格,2006) 在睦邻友好和平共处的协议和反对帝国主义的一致论调之下,中印两国在地区和国际层 面的政治经济竞争不断升级。两国都希望实现制度现代化和兼顾公平的长期迅猛发展。但是 按照它们自己的观点说,两匹马跑向不同的、独立的竞赛方向。印度更多的是和自己的过去 对比,用殖民时代的苦难和凋敝对比新生独立国家的成就。相对于一个静止的客体,这并非 一个难以取胜的比赛。第二个尺度是内部与其通过的计划目标做比较——当然这些目标制定 ① 作者简介:阿什瓦尼•塞思(Ashwani Saith ),海牙社会学院教授,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访问教授。编译者: 谷晓静,中国能源有限公司翻译,英国西敏大学访问学者。别曼,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校者: 王新颖,中央编译局海外理论信息研究中心副编审。 本文编译自“China and India: The Institutional Roots of Differential Performance ”,原载《发展与变迁》 (Development and Change )2008 年第 39 卷第 5 期,第 723—757 页。 1 本文档来源于

文档评论(0)

ming201771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