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土地报酬规律与集约利用
第三章 土地集约利用 第一节 土地报酬规律的概念与内涵 第二节 生产要素配合原理与生产函数理论在土地报酬运动三阶段分析中的应用 第三节 土地集约经营 第四节 我国土地集约经营的对策 第一节 土地报酬规律的概念与内涵 一、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提高和早期表述 1.威廉·配第 2.杜尔阁 3.安德森 4.威斯特 人类对“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认识和实践发源于农业领域。 早在18世纪,法国重农学派代表人物杜尔阁首先提出了“报酬递减规律”的思想。 18世纪末,马尔萨斯在《论人口原理》中把人口理论与土地报酬递减规律联系起来。 19世纪初,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把级差地租与土地报酬递减规律联系起来,并把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当成是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 二、近代土地报酬规律内涵的扩展 1.马歇尔 2.克拉克 3.特奥多尔.布林克曼 4.萨缪尔森 19世纪以前,西方经济学者对“报酬递减规律”的研究还主要局限在农业范围内,再加上当时的实验手段和认识手段有限,对“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认识是比较片面的。 19世纪初叶以后,其他领域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全面认识这一规律提供了实验、数学、经济学方面的条件。 及至上世纪中叶,一些科学家、数学家和经济学家已从五个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思想。 西尼尔(N.W.Senior)在1836年给这个规律的内涵添加了“农业生产技术保持不变”这一重要条件。 引入了“若干生产要素投入量保持不变”作为报酬递减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J.B.Clark)在其1900年出版的《财富的分配》一书中把生产中的要素分为不变类和可变类,而可变类只是一种(这样便于分析问题)。 研究报酬的领域从农业生产部门回到了农业生产单位。最先从农业生产单位来研究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是配第和杜尔阁,后来的斯密、马尔萨斯都是从部门生产的角度来研究报酬或肥力递减规律的。 到19世纪末,坎南(E.Cannan)挖掘出杜尔阁的报酬递减规律思想。克拉克和马歇尔(A.Marshall)引进生产函数后,才又把生产单位视作研究报酬变化的基点。 把报酬作为不变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如单位面积产量),演变成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率。 把“报酬递减规律”从农业领域推广到一般生产领域。现代西方经济学已把“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扩大到一切生产事业和消费活动的几乎无所不包的领域,而统称为“报酬(收益)递减规律”。 三、马克思主义对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批判 批判庸俗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修正主义者 指出:土地肥力和土地报酬的差别 土地肥力,实际上指的是土地的经济肥力。土地经济肥力是由土地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构成的综合体。对土地肥力的研究,马克思具有独到的见解。 在一定的土地面积上投入一定量地劳动和资本所获得的收益大小称为土地报酬。报酬的形态有物质自然形态和价值形态两种。 土地报酬是土地这一生产要素与其他资本、劳动、技术等生产要属性相互配合的产物。其递增和递减是以生产要素的投入与物质产品的数量大小来衡量的,不以产品的价值来衡量。因此,产品价值量大小受人为制定的产品价值比率高低的影响较大,故而在分析土地报酬运动规律时,所采用的生产要素投入量和产品的产出量都是事物的实际数量,并非实物数量的货币表现。 “土地报酬”和“土地肥力”不是同一概念,土地报酬是指土地的产出与土地投入的对比关系;而土地肥力是指土地生产某种产品的潜在能力。 第二节 生产要素配合原理与生产函数理论在土地报酬运动三阶段分析中的应用 一、生产要素配合原理和生产函数的概念与内涵 生产要素:一般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投入物品和劳务,包括土地、劳动、资本、管理四类资源。 生产函数:投入物品或劳动力的数量与产品生产量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生产要素配合原理与生产函数理论在土地报酬运动三阶段分析中的应用 二、土地报酬运动定量分析的几个阶段 农业生产的函数关系可以表示为: 式中:Y——产量 ? f——函数关系 ? Xi——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数量 为了研究生产要素的最佳投入量,人们常把其他生产要素固定在某一水平上,而只研究其中一种生产要素与总产量的关系。这时,这种关系的函数表达式为: Y=Φ(Xi) 式中:Y——总产量; Φ——新的函数关系; Xi ——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通过上述函数式,可以求出生产要素的平均产量(APP)和边际产量(MPP)以及生产弹性(EPP)。 平均产量(APP)=Y/X 它表示平均每单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 边际产量(MPP)=ΔY/ΔX ΔX表示变动生产要素的增加量;ΔY表示在相应情况下总产量的增加量,二者之比表示每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七章_第九章 最优化设计.ppt
- 第七章_铁电物理.ppt
-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新.pptx
- 第七章第二讲《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ppt
-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ppt
- 第七章:叶.ppt
- 第七节 新闻传播学.ppt
- 第七章_第二节现金流量及计算.ppt
- 第七讲 温室气体与全球气候变暖问题.ppt
- 第七课二框教学案.ppt
- 2025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所属在京单位高校毕业生招聘2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
- 2025年01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公开招聘1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doc
- 2024黑龙江省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权属企业市场化选聘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5汇明光电秋招提前批开启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4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审计部公开招聘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4吉林省水工局集团竞聘上岗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4首发(河北)物流有限公司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3国家电投海南公司所属单位社会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4湖南怀化会同县供水有限责任公司招聘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5上海烟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招聘2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