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Hodge试验检测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docVIP

改良Hodge试验检测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改良Hodge试验检测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改良Hodge试验检测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 王苏 刘莹 张桂华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鞍山医院检验科 辽宁鞍山 114012)   【摘要】目的 用改良Hodge试验检测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初步推测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的流行情况。方法 筛选2011年-2012年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以及敏感性下降或者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而一种以上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20株,用改良Hodge试验检测其碳青霉烯酶。结果 20株菌中15株呈多重耐药,其中2株菌改良Hodge试验阳性,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1株,大肠埃希菌1株。结论 改良Hodge试验阳性提示所测菌株中有产碳青霉烯酶的肠杆菌科细菌存在,因此要加强对此类细菌的院内感染管理监测。   【关键词】 碳青霉烯酶 肠杆菌科细菌 改良Hodge试验   【中图分类号】R9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2-0104-02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被认为是目前临床上控制革兰阴性菌感染最有效的抗生素,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出现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本文对临床标本分离的疑似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用改良Hodge试验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检测,观察其中是否存在产碳青霉烯酶细菌。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本院2011年-2012年肠杆菌科细菌非重复株20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9株、臭鼻克雷伯菌3株、大肠埃希菌5株、阴沟肠杆菌3株,为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中介或耐药;或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但有一种以上三代头孢菌素耐药。   1.2 用ATB expression细菌鉴定仪对20株进行确证鉴定及药敏试验,试剂均为配套试剂;结果解释参照CLSI2010判定。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1.3 改良Hodge试验 配制0.5麦氏浊度大肠埃希菌ATCC29522菌液,用无菌生理盐水1:10稀释后均匀涂布于M-H平板上,待其干燥3~5min。于平板正中央贴10mu;g/片美罗培南纸片,用接种环挑取待测菌,从纸片边缘向平板边缘划直线,经35℃培养过夜后判定结果。大肠埃希菌ATCC29522标准菌株与待测菌株抑菌环交汇处矢状生长者为阳性。阳性质控株为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阴性质控株为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   2 结果   2.1 药敏结果 20株菌中有18株呈多重耐药,多重耐药率达90.0%。见表1。   表1 20株筛选菌药敏结果   2.2 改良Hodge试验结果 20菌株中改良Hodge试验阴性19株,阳性1株,为肺炎克雷伯菌1株(6号)和大肠埃希菌1株(16号)。   3 讨论   本研究中20株多重耐药菌有两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提示为产KPC酶菌株,是其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或敏感性下降的原因所在。KPC酶在大肠埃希菌、粘质沙雷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阴沟肠杆菌等多种肠杆菌科细菌中被相继发现[1-3]。施德仕等建议,阳性结果需通过基因检测的方法进一步确认,所以最终确定是否为产KPC酶有待于进一步检测[4]。   碳青霉烯酶的产生主要与医院内克隆传播现象有关,与是否使用过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没有直接对应关系[5]。所以,加强对此类细菌的院内感染管理监测,一经发现,应对其进行隔离治疗。   参考文献   [1]Tibbetts R,Frye JG,Marschall J,et al.Detection of KPC-2 in a clinical isolate of Proteus mirabillis and first reported description of carbapenemase resistance caused by a KPC bate-lactamase in P.mirabilis.J Clin Microbiol,2008,46:3080-3083.   [2]Sacha P,Ostas A,Jaworowska J,et al.The KPC type bate-lactamases:new enzymes that confer resistance to carbapenems in Gram-negative Bacilli.Folia Histochem Cytobiol,2009,47:537-543.   [3]Sheng ZK,Li JJ,Sheng GP,et al.Emergence of Klebsiella pneumoniae carb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