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运条件在商业市镇形成中的作用——以湖北沙市为例.docVIP

水运条件在商业市镇形成中的作用——以湖北沙市为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运条件在商业市镇形成中的作用——以湖北沙市为例

水运条件在商业市镇形成中的作用——以湖北沙市为例 占路 湖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X 关注成功! 加关注后您将方便地在 我的关注中得到本文献的被引频次变化的通知!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摘????要: 在传统社会水运承载着最大的运输力, 湖北地区湖汊众多, 河渠纵横, 在明清商品经济繁荣的背景下形成了大量依水而兴的商业市镇。荆州地区港口众多, 其港埠中心经历了从郢都-江陵-沙头-沙市的演变, 沙市最初只是荆州城的外港, 凭借得天独厚的水运优势, 到明清时期沙市不仅是荆州地区的交通枢纽, 也发展成为港市相连的商业巨镇。 关键词: 沙市; 水运; 商业市镇; 作者简介:占路, 女, 湖北黄石人, 助教, 主要研究方向明清史。 收稿日期:2017-05-25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water transport conditions in the formation of commercial towns—— As an example of Shashi in Hubei Province ZHAN Lu College of History and Culture, Hubei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 Water transport carries the greatest transport capacity in traditional society, a large number of commercial towns were formed in Hubei Province based on criss-crossing canal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rosperity of commodity economy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Shashi was just a harbor of Jingzhou initially, by right of water transportation, Shashi not only a transportation junction of Jingzhou, but also a grand commercial town. Keyword: Shashi; water transport; commercial town; Received: 2017-05-25 墟、市、场、集等一般都是对定期集市的称呼。从这些用语可以窥视出, 有的是在寺庙进行集市贸易, 有的是在码头、港湾、渡口等泊船点或者水上交通的要冲进行, 有的则是在岗、沟、营、站等陆上交通要冲或政府部门所在地进行。[1]湖北被称为千湖之省, 便利的水上运输为货物的流通提供了条件, 也促进了商业市镇的形成, “湖北地连七部, 襟带江汉, 号称泽国, 民居多濒水, 资舟楫之利, 通商贾之财, 东西上下绵亘千八百里, 随山川形势而成都会, 都会聚落而大小镇市启焉。”[2] 在明清商品经济繁荣的背景之下, 湖北地区兴起了大量的商业市镇, 其中很大部分集中于水运便利的河道两岸。根据清宣统元年出版的《湖北全省分图》上的标示, 湖北地区沿河道两岸兴起了如沙市、郝穴、筲箕洼市的商业市镇多达137个。其中沙市的兴起尤为引人注目, 早在近代沙市作为商埠对外开放之前商业已经极为繁荣, 《江陵乡土志》云:“本省自汉口外, 实推沙市为重镇。” 沙市在春秋战国属楚, 仅为长江边上的一个小渔村, 名江津。秦至西晋时属江陵县, 更名津乡, 为荆州地区的一个外港。后来, 由于长江改道向南移, 江陵港顺长江沙滩南移, 并在沙头滩地上逐渐形成集市。为此, 江陵县在这里开设渡口, 设立码头, 一时间沙市成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唐已初具规模, 始称“沙头市”。沙市利用其处于长江中段的水路要冲的位置逐渐在明清时期成为商业巨镇, 并成为江陵的商业中心, 清代有谚语云:“天下口, 算汉口;天下市, 算沙市。”本文以沙市为例, 分析其成为商业巨镇的水运条件。 一、从军事要塞到商业中心 荆州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沙市位于荆州城郊东南方向十五公里, “沙市距城十五里, 南阻蜀江, 北倚江陵, 地势险固, 为舟车之会。”[3]作为荆州城的外围屏障, 在商品经济不够繁荣的时期, 优越的水路地理位置更多地发挥着军事防御作用。“荆州自为楚都, 成为历代军事重地, 沙市为其外港, 当随之而兴”自东汉开始沙市就有屯兵的记载。《后汉书》:“岑彭既定夷陵, 还屯津乡, 当荆州要会。”沙市临江渡口的优越位置, 当荆州之咽喉, 使其成为荆州的水军基地和军事要塞。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