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节地球的结构(上课)
2006.8.19 菲律宾马荣火山再次流出岩浆 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其中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质,主要成分是氮和氧,一般认为大气上界是2000----3000千米的高空,大气圈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包围地球的复杂系统 水圈连续但不规则,按形态可分为: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按存在位置和状态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水圈中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水 圈: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大气水 陆地水 生物水 海洋水 生物圈由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组成,在地球的生态系统中,生物是这个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 人 各外部圈层之间的相互关系 各外部圈层之间相互吸引、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 *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及划分依据。 2、掌握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组成及主要特征。 3、明确软流层的位置和岩石圈的范围。 4、知道地球外部圈层的基本特征和它们的相互关系。 2010年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租赁的位于美国墨西哥湾的一座半潜式钻井平台爆炸起火。36小时后,平台沉没,11名工作人员遇难。钻井平台底部油井自24日起漏油不止并引发了大规模原油污染。 你还别说,今年3—4月的冰岛火山爆发害得我去欧洲的旅行都被取消了,真郁闷! 想知道吗? 要不,我带你去看看? 太气人了、地球里面哪来那么多东西呀!地球的内部到底是怎么样了? 好啊! 1、 这两位同学能直接看到地球内部的结构吗,为什么? 2、那可以通过什么办法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呢? 由21个国家合作开展的大洋钻探项目中的一艘研究船、造价5.4亿美元的“地球号”将于2007年之前在日本的西南海岸外进行第一次探测任务。这艘船上重达5.75万吨的钻探设备上安装了一根9500米长的钻杆,预计将会钻入地壳以下6400米深的地方,到达半融化状态的地层。科学家希望能在这里找到一些能揭开生命起源之谜的原始生物。在钻入地球深处时,“地球号”会把高密度的人造泥浆注入钻孔中,防止因为钻孔深度过高导致的高压强压塌钻孔壁。如果一切顺利,科学家有望在2010年到达地幔。 《2010年钻探到地幔》揭开生命起源之谜 地球内部的“使者” ——地震波(横波、纵波) 地震波 纵波(P波)primary 速度快, 固、液、气介质 横波(S波) secondary 速度慢,固体介质 1、划分依据——地震波 自主阅读:地震波分哪几类?传播有何特性? 共同点 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思考1: 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们有什么感觉?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思考2: 在海洋中航行的人的感觉呢? 只能感觉到上下颠簸 纵波-横波示意图 纵波 横波 活动1:合作探究学习——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1、解说地震波速度的变化特点。 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及其名称。 3、各圈层的组成物质及其主要特征。 不连续面:地震波发生突然变化的地方,说明此处物质不连续。 思考:根据地震波的特点及变化,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不连续面 地下深度 波速变化 33千米处(大陆部分 ) 莫霍界面 该面下,P、S波速都明显增加 古登堡界面 2900千米处 在这里,P波速忽然下降,S波完全消失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请同学们动手画出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并在适当的位置标出两个界面及内部圈层名称 地壳 地幔 地核 概括地壳的结构特征 岩石圈的范围 地球磁场可能产生在哪一层 地球内部三大圈层各自的特征,要求包括以下内容: 1、地壳 厚度的变化规律 物质组成及分层 2、地幔 内部圈层的划分 物质组成 软流层的位置 3、地核 物质的组成 内部圈层的划分 各层的物质形态 地核 地幔 海洋(6km) 陆地(33km) 平均17km 2900km 33km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地壳厚度变化规律: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 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氧 硅 铝 铁 钙 钠 钾 镁 大陆地壳:双层 大洋地壳:单层 莫霍界面 上层: 硅铝层(较轻) 下层:硅镁层(较重) 地幔 地壳 地壳的结构特征;地壳厚度不均和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 地核 地幔 1000km 上地幔 下地幔 软流层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平均厚度为100~110千米。 岩石圈 岩浆的发源地 物质组成: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 【概念辩析】地壳、软流层与岩石圈 地壳的范围是在地表以下、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