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中和滴定公开课中级版.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酸碱中和滴定公开课中级版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第4课时 酸碱中和滴定 2、原理:中和反应中酸碱按一定的计量反应 HCl+NaOH=H2O C1V1=C2V2 C待= C标V标 V待 1、定义: *已知浓度的溶液——标准液 *未知浓度的溶液——待测液 用已知物质的量的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 酸碱中和滴定 3、实验的关键: (1)准确测量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 (2)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4、中学实验的一般步骤 准备 操作 现象及记录 结论 ①仪器 ②药品 酸式 碱式 滴定管的构造 ①上端标有: 、 、 ; 温度 0刻度 容积 25℃ 25mL 50mL ③滴定管的最小刻度为 ,允许估计至 ,因此读数的精确度为 mL。 0.1mL 0.01 0.01 ②酸式滴定管:玻璃活塞,不能盛 溶液; 碱式滴定管:橡胶管+玻璃球,不能盛 和 溶液。 碱性 酸性 强氧化性 小结:滴定管和量筒读数时有什么区别? 量筒①无0刻度 ②从下到上刻度增大 滴定①0刻度在顶端 ②从上到下刻度增大 例1、下列所述仪器“0”刻度位置正确的是( ) A.在量筒的上端 B.在滴定管上端 C.容量瓶上端 B 练1:量取25.00mL,KMnO4溶液可选用仪器( ) A.50mL量筒, B.100mL量筒 C.50mL酸式滴定管 , D.50mL碱式滴定管 C 练一练 练2:50ml的滴定管盛有溶液,液面恰好在20.00处,若把滴定管中溶液全部排出,则体积( ) A、? 等于30 B、等于20 C、大于30 D、小于30 C PH 12 10 8 6 4 2 10 20 30 40 突变范围 加入NaOH(ml) 中和滴定曲线 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在此pH值突跃范围发生明显的改变, 则就能以极小的误差指示出滴定终点的到达。 (2)指示剂的选择: 滴定终点的判断:指示剂的颜色发生突变且半分钟不变色即达到滴定终点。 实验 指示剂 滴定终点现象 强酸滴定强碱 强碱滴定强酸 酚酞 甲基橙 由浅红变为无色 由黄色刚刚变为橙色 酚酞 由无色变为浅红色 甲基橙 由橙色刚刚变为黄色 二、实验-----准备 1、查漏:检查两滴定管是否漏水、堵塞和活塞转动是否灵活; 2、洗涤: 3、装液:用倾倒法将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注入酸、碱滴定管中,使液面高于刻度2-3cm 4、赶气泡: ①酸式滴定管:快速放液 ②碱式滴定管:橡皮管向上翘起 5、调液: 调节滴定管中液面高度,并记下读数。 ①滴定管:用水洗净后,各用少量待装液润洗2-3次; ②锥形瓶:只用蒸馏水洗净 两管二洗 一瓶一洗 1、取液: (1)从碱式滴定管中放出25.00ml氢氧化钠溶液于锥形瓶中 (2)滴入2滴酚酞试液,将锥形瓶置于酸式滴定管下方, 并在瓶底衬一张白纸。 2、滴定:左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右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眼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控制酸式滴定管活塞 拿住锥形瓶瓶颈, 边滴入盐酸,边不断顺时针方向摇动, 要始终注视锥形瓶溶液的颜色变化。 4、计算:整理数据进行计算。 3、记录:当看到加一滴盐酸时,锥形瓶中溶液红色突变无色时,停止滴定,准确记下盐酸读数,并准确求得滴定用去的盐酸体积。 二、实验-----操作 一次滴定 二次滴定 三次滴定 终点读数 起点读数 用量差值 V标NaOH V待HCl C待HCl C待HCl 平均 CHCl= —————— CNaOH . VNaOH VHCl 酸碱中和滴定数据处理和计算: 二、实验-----数据处理 5、滴定的误差分析: 决定误差原因 C(待)= C(标)×V(标) V(待) 其中: C(标)、 V(测)是已知的数据。因此C(测)的大小只由V(标) ——“读数”决定,只要直接或者间接的能引起“读数”的变化,则C(测)也随着变化,且二者的变化是成正比例变化。 已知 已知 读数 可能引起的误差操作 1、仪器的清洗 2、读数 3、实验操作 4、终点的判断 1、仪器的清洗 (1)盛标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