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一轮复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公开课课件)
* 高考一轮复习·第八章 第一节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历史阶段 人类活动 人地关系 产生根源 采集渔猎时代 和 ,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 保持原始的 关系 生产力水平 农业文明时期 和 技术发展,大规模开发利用 、 等资源 明显增强 生产力水平有了 ,但不能正确 认识人地关系的 “工业革命”以来 提出“ ”的口号,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全面呈现 ,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发展,获取自然资源的能力提高,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采集 渔猎 耕作 土地 水 征服自然 不协调 对抗性 平衡 低下且发展缓慢 很大提高 科学和技术 灌溉 知识点一 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不协调 3.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的是( ) A.原始文明时代 B.农业文明时代 C.工业文明时代 D.环境文明时代 (2).甲、乙、丙、丁四种图例中,代表土地要素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A B 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B.退耕还林,合理放牧 C.温室气体减排,责任同等 D.倡导高消费,刺激经济增长 (3)下列行为和认识符合环境文明时代社会发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的是( ) B 环 境 环 境 人类社会 物质和能量 废弃物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影响环境 环境反作用于人类 知识点二 直面环境问题 生产活动 消费活动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资源短缺、生态破坏 影响生态环境的质量 环境污染 环境问题的发生, 与 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生态破坏: 资源短缺: 短缺的主要资源有: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等 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知识点二 直面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 主要表现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 区别: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试从人地关系图式体现的逻辑关系来区分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出现的问题属于 问题; 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出现的问题属于 问题。 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1.下列环境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 的是( ) A.黄土高原上植树种草 B.水土流失 C.工业废水直接排入珠江 D.飞机起飞时产生的噪音 B 高考演练 2.有一些干涸湖底,常因干缩龟裂,定向风沿裂隙处进行侵蚀,使之日益增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形成许多不规则的浅槽和槽间垄脊,这种地貌称为雅丹地貌。读雅丹地貌示意图,回答(1)~(2)题。 (1)我国雅丹地貌典型分布地区湖泊干涸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水资源利用不当 B.围湖造田 C.过度樵采 D.过度农垦 A 2.有一些干涸湖底,常因干缩龟裂,定向风沿裂隙处进行侵蚀,使之日益增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形成许多不规则的浅槽和槽间垄脊,这种地貌称为雅丹地貌。读雅丹地貌示意图,回答(1)~(2)题。 (2)下列环境问题与湖泊干涸性质相同的是( ??) A.大气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B.森林锐减、臭氧层破坏、过度捕猎 C.海洋污染、噪声污染、物种灭绝 D.土壤盐碱化、全球变暖、放射性污染 B 3.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城乡差异 城市上空的大气污染 城市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 。 乡村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 。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知识点二 直面环境问题 乡村地区的土地退化 3.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国家差异 发达国家——过分消耗资源,环境问题 以 为主; 发展中国家——人口与发展双重压力,发达国家的污染转移,环境问题 以 为主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比较谁的环境问题更严重? 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环境问题更为严重 (1)环境承受经济发展和人口快速增长的双重压力 (3)经济、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