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开课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方法技巧——背斜、向斜巧判断 风化 侵蚀 搬运 沉积 固结成岩 流水侵蚀 流水作用: flash 流水堆积作用 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风力堆积作用 风力侵蚀作用 风力沉积作用 风力沉积地貌 风力侵蚀地貌 流水作用 风力作用 侵蚀 沉积 侵蚀 沉积 外力作用 沟谷、瀑布、峡谷、石灰岩地貌、 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山麓冲积扇 风蚀沟谷、风蚀洼地、 风蚀蘑菇、风蚀城堡 沙丘、沙垄、黄土高原 对地貌形态的影响 外力作用的表现 即时巩固 两分钟快速记忆 利 大 于 弊 弊 大 于 利 缓坡梯田 陡坡梯田 修建水库 封山育林 毁林开荒 填海造陆 围湖造田 选择: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 议一议 *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2课时)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2.1)第二课时 内、外力作用 与地表形态变化 1966年,我国珠穆朗玛峰综合考察 队在海拔4800米的地区,采到生活在一亿 六千万年前的巨大的鱼龙化石,证明了 这个地区在一亿六千万年前,曾是一个 一望无际的海洋。 据科学家计算:两千万年来,珠穆朗玛峰地区一共抬升了约两万米,可珠峰的海拔现在只有8844.43米。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知识与技能: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对地表的影响;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及对地表的影响;掌握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模型、景观图判断地貌类型;能够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识别地质构造和常见地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和培养探究的兴趣,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析一析 内、外力作用 结合岩石圈物质循环中的地质作用,将它们按照内力和外力作用进行分类。 画一画 褶皱和断层 结合教材中的示意图,画出背斜、向斜和断层示意图。 做一做 褶皱与断层的形成 用老师提供材料演示褶皱与断层。 预习交流一(基础不牢 地动山摇) 要求:各小组以组长为中心,修正统一学案P32-33页自主预习及预习自测的答案,并找出公共的疑难点,讨论解决。 预习交流二 外 力 作 用 内 力 作 用 相互关系 对地表的影响 表现形式 能量来源 分类 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形成高山 或低地,使地表高低不平 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把高山削低盆地填平,使地表趋于平坦 同时进行,共同改变地表;不同地点和时期往往以某一种作用占主导。 ◆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比较 比一比 1.下列四种地理事物,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 A喜马拉雅山 B台湾海峡 C东非大裂谷 D河口三角洲 D 2.人们常用“海枯石烂不变心”表达永久的情感。其实“石”也能“烂”,那么“石烂”的破坏主要作用是( ) A侵蚀作用 B搬运作用C风化作用D沉积作用 C 喜马拉雅山 阿尔卑斯山 安第斯山 内力作用的“足迹” 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永久性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断层 褶皱 地质构造 1.褶皱的形成与地貌 褶皱 褶曲 褶曲 互动探究一: 岩层受力向上拱起形成背斜 内力形成地貌:常常形成山岭 岩层受力向下弯曲形成向斜 内力形成地貌:常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1.褶皱 思维体操 判断甲、乙两地何处是背斜,何处是向斜? 解释甲地成为山岭、乙地成为谷地的原因。 背斜 向斜 背斜顶部受张力 岩石破碎,易受侵蚀 向斜槽部受压力 岩石坚硬,不易侵蚀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逆地形 褶皱与褶皱地貌: 分 类 背 斜 向 斜 未被侵蚀地形 名称 背斜山 向斜谷 成因 岩层向上拱起而成山 岩层向下弯曲而成谷 侵蚀后 地形 名称 背斜谷 向斜山 示意图 成因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归纳提升 岩层由新到老 1 2 3 1 2 3 3 2 1 1 2 2 3 背斜两翼岩层较新,中心岩层较老 向斜两翼岩层较老,中心岩层较新 难点突破(方法引领 授之以渔) 褶皱的判断方法 (1)根据岩层形态 (2)根据岩层的新老 分 类 背 斜 向 斜 一般形态 (图示) 岩层弯曲状况 岩层向上拱起 岩层向下弯曲 岩层新老关系 中心老,两翼新 中心新,两翼老 学以致用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