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学教学纲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学教学纲要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105學年度第2學期教學綱要(網路版) 科目代號:SE407 科目名稱:(中文)教育哲學 □必修 V選修 教師:莊勝義副教授 (英文)Philosophy of Education 上課班級 特教四 1402教室 辦 辦公地點 教育學系(1210室) 聯絡電話 07-7172930轉2169 t26 t2640@.tw 每學期開課學分數:下學期 2 學分 總學分數:2學分 每週上課時數:2小時 先修科目: 備註:(T:,44 S:1402)E-mail 帳號僅供本課程與教學有關聯繫,請勿傳送無關資訊】 一、教學目標: 認識教育哲學的基本概念、理論、與主要學派之主張,及其在教育實踐上的意義與可能的應用途徑和限制。 運用相關教育哲學論點解析教育理論或實際措施,以檢證理論、指導行動或修正該哲學主張,進而啟發教育的實踐智慧與行動的道德勇氣。 鍛鍊邏輯思考和理性溝通、論辯與批判之技能,俾精進各項教育專業知能。 培養「擬情的理解」與「合理的批判」之治學態度與民主素養。 二、課程核心能力及配分參考 核心能力 基本能力 通識教育能力 教育專業能力 職涯融合能力 系所專門能力 系所課程 1 中文能力 2 英文能力 3 資訊能力 4 民主法治能力民主力 5 終身學習能力學習力 6 批判與思考力思考力 7 探索與創新力創新力8 品德與奉獻力道德力9 全球化溝通能力宏觀力 教育學理知能 15 教學、評量 16 學生輔導 17 班級經營 18 職場倫理能力 1 逆境克服能力 人際關係能力 團隊合作能力 具備教育學理基礎具備教學專業能力具備教育政策與學校行政知能具備教育心理與學校輔導知能具備教育研究能力具備社會關懷與教育實踐能力 教育哲學 3 4 3 3 3 4 3 4 3 5 15 5 5 5 4 4 3 4 6 4 3 3 4 三、教材內容: (O)課程介紹(wk 1) 2017/02/23 1.教育哲學是甚麼?不是甚麼? [洪仁進(2011) ] 2.為何要修習教育哲學?教育哲學有何「用」?[張光甫(2011);杜祖貽(1988)] 3.修習這門學科應有甚麼收穫? 4.如何從事教育哲學的探究? 【參閱于偉(2016)第一、二章;張光甫(2011、2003);簡成熙(2011);梁福鎮(2006);邱兆偉、簡成熙(2003);黃藿、但昭偉(2002);李奉儒(2002);陳迺臣(2002[1990])第二章、(2001[1997])第一章;伍振鷟(1999);歐陽教(1999);賈馥茗(1998)、(1983)緒論;簡成熙(1996)、簡成熙 譯(1995);杜祖貽(1988)】 (一)教育、哲學與人類的處境:社會哲學的省察(wk 2) 03/02 [這樣的開頭有些抽象,但是比較能夠掌握教育哲學跟人類處境之間的密切關係。本單元由分別由柏拉圖(Plato)的《》The Republic)、盧梭(Rousseau)的《》Emile)與《社會契約論》(The Social Contract)、以及杜威(John Dewey)的《民主與教育》(Democracy and Education)及《經驗與教育》(Experience and education),所展現的三個時代的人類處境、社會結構、及教育設計,相互對照,以闡明教育哲學論述的時代特徵,預告第二單元諸議題的歷史關聯性,並為第三單元的相關派別對教育的討論,作畫龍點睛的佈局。] 1.人的地位與教育的本質--(個人、社會結構與教育的關係,Plato, Rousseau Dewey 的比較) 2.人類社會的發展與教育的哲學預設--(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之預備、教育即生活)有關人際關係的假設-- 和諧、競爭或合作 【參閱Honderich (Ed.) (1995);Macmurray (1995);伍振鷟(1999);何兆武 譯(1987);李平漚 譯(1989);林玉体 譯(1996);林逢祺(1996);林寶山 譯(1989);侯健 譯(1996);徐學庸1990]);單文經 譯注(2015);陳迺臣(2002[1990]);賈馥茗(1998)與 (1983);歐陽教(1999);勞思光(1988)。SYC 提供之ppt檔,請上教學數位平台參閱。】 (二)教育哲學的主要探究課題概述(wk 3-7) [先從哲學的探究內容窺視教育的意義,再逐漸進入教育的為何教、教什麼、如何教、以及追問主體性的誰教?誰學?【參閱賈馥茗(1983)】等議題,以及當代社會與人類處境的教育新課題,期能進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