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耦合射流强化掺混的数值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 传热传质学 学术会议论文 编号:093059 自耦合射流强化掺混的数值研究 谭晓茗 聂萌萌 张靖周 单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 南京 210016 (Tel:0252605-MAIL:Ecatam@) 摘要:针对同向两股气流掺混的某一特定物理模型,对自耦合射流作用下的气流掺混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 与未施加自耦合射流激励的掺混过程相比,自耦合射流周期性的吹/吸诱导流场内产生复杂的大尺度涡系结构, 使得同向两股气流形成对流型混合,有效缩减了主流核心区长度;相对于在燃烧室单侧放置激励器的方式,双侧 自耦合射流激励时温度均匀分布线较靠前;同是在燃烧室两侧放置激励器,自耦合射流轴向位置靠前时高温核心 区小,随着激励器轴向位置的后移,高温核心区被逐渐拉长。 关键词: 自耦合射流;流动控制;强化掺混;数值模拟 0前言 近年来,随着在材料、电子和微型传感器等方面进展的加快和人们对三维非定常流动机 [1] 理了解的加深,产生了以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为基础 ,将气动热力学、材料、结构和控 制多个学科结合起来的微观自适应流动控制技术 —— 一种先进的主动流动控制技术。它可 以应用于航空航天器、舰船和其他流体机械。自耦合射流作为主动流动控制中一种潜在的方 [2] 法,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 自耦合射流(synthetic jet)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流动控制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激励器 腔体底面薄膜振动驱动腔外的流体不断地从喷口吸入和吹出,在喷口处形成一系列向外扩展 的非定常涡环,最终形成一股持续的射流。由于自耦合射流无需附加额外的流体输入,结构 简单,操作方便,因此自耦合射流技术在流场调节、强化传热、增强混合等方面具有广阔的 [3-5] 应用前景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针对自耦合射流强化气流混合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研 [6-10] 究工作 ,获得了其激励机理和效果的认识。 本文针对一个典型的同向冷、热两股气流掺混物理模型,对自耦合射流激励下的气流掺 混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以进一步揭示自耦合射流激励参数对掺混的影响。 图1物理模型简图 1.计算模型与计算方法 1.1物理模型 本文根据文献[11]的燃烧室实验模型简化出同向冷、热两股气流掺混物理模型,如图1 所示,由自耦合射流喷口、激励器腔体和混合段三部分组成。混合段主流和二次流设定为平 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20070287040、200802871017) 行进气,长度L=450mm,高度H=75mm;主流入口高度为15mm,在混合段进气端采用非对称布 置,其上下边距离混合段顶侧和底侧壁面的距离分别为10mm和50mm。自耦合射流激励器布 置在混合段壁面的两侧,腔体宽度20mm、高度5mm;自耦合射流喷口宽度为2mm、厚度0.5mm, 喷口中心线距混合段进口的轴向距离设定为30mm。两侧的自耦合射流激励器膜片振动同向, 无相位差。 1.2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 假定混合段内部和自耦合射流腔体内的流动为不可压缩流动,采用二维非稳定 RNG?-e 湍流模型,近壁区采用壁面函数法,其控制方程包括 u 0 (1) u 2 (2) r ru u p (m m ) u t t rc T rc u T (l l ) 2 T

文档评论(0)

精品课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