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朱熹诗歌理论及其创作实践之研究
朱熹詩歌理論及其創作實踐之研究
林佳蓉
清之劉熙載於《藝概》云:「文善醒,詩善醉,醉中語亦有醒時道不到者。」
朱熹的詩論,屬於文,是「醒」的部份;朱熹的詩,則是「醉」的部份,朱熹
的詩與詩論,存在著互相依存、浸潤與辯證的關係,並同為構成朱熹文學中重
要的一環。本文以朱熹的「詩作」,與「詩論」做為研究對象,欲考察朱熹之
詩論實踐於其詩歌創作中,相合與背離的兩面實際情況;並尋索創作主體朱熹,
與作品客體之間的互動關係;辨析此一實踐的情況,與其個人的審美取向,個
人的生命歷程,時代的環境因素,文學的歷史脈絡之間,所產生的交互影響。
故本計劃第一部份的研究,首重朱熹詩歌理論的解析與評述;第二部份則是檢
證朱熹詩歌創作呈顯詩論之內涵的實際情形,為達綱舉目張之目的,本文亦將
研究成果製作成表格圖示之。
一、朱熹之詩論
朱熹的詩論,主要是收集在《朱子語類》卷 140 裡,餘則散見在《朱子語
類》卷 130、卷 137,與《朱文公文集》、《續集》、《別集》之中。他的後人朱玉
曾將其散見於各處的詩論結集成冊,稱為《清邃閣論詩》,共一卷,附於《朱子
1
文集大全類編》裡。
朱熹論詩的重點主要有以下數端:
(一)、承襲儒家傳統「言志」、「尚用」的詩教觀
朱熹論詩的觀點,主要仍是承襲儒門傳統「言志」、「尚用」的詩教觀。
認為詩之本在於言志;詩之高下,決定於作品中「道」之有無,與人品中「德」
之高明與否;並視詩具有、應有載道的功能,可移風俗,正得失;至於格律、
修辭等技巧問題,則是居於次要的位階,其〈答楊頌卿〉云:
熹聞詩者志之所之,在心為為志,發言為詩。然則詩者豈復有工拙哉,
亦視其志之所向者高下如何耳。是以古之君子,德足以求其志,必出於
高明純一之地,其於詩固不學而能之。至於格律之精粗,用韻屬對、比
1 參見郭紹虞:《宋詩話考》, (臺北:學海出版社,1980 年),頁 178-181 。後人陳文蔚亦
輯有《晦庵詩說》一書,並見郭著。
1
事遣辭之善否,今以魏晉以前諸賢之作考之,蓋未有用意於其間者,而
況於古詩之流乎?近世作者乃始留情於此,故詩有工拙之論,而葩藻之辭
2
勝,言志之功隱矣。
此處闡發朱熹對詩的基本態度,朱熹認為有德者,其人格方能達至高明純一的
境界,故而其人之志必高尚;而有高尚之志者,方能有高明之詩,此即德性充
完的古之君子,不必費心作詩,而詩格自高。學詩若不能由此入手,轉而磨蹭
於格律、用韻諸事,已落第二義矣。
(二)、詩緣於感事觸物而作
但是朱熹對於詩歌創作並未完全排斥,他肯定作詩乃是文人宣洩情意之重
要媒介,當人感事觸物之時,自然會發之於咨嗟詠歎,進而有應於自然
之音響節奏之詩的產生,故云:「作詩間以數句適懷亦不妨。」因孰能無情?
特別是也具有文人氣質的朱熹,何能無詩?故朱熹又言:
詩之作本非有不善也,而善人之所以深懲而痛絕之者,懼其流而生患耳,
3
初亦豈有咎于詩哉。
4
閒隙之時,感事觸物,又有不能無言者,則亦未免以詩發之。
朱熹雖是以繼承理學道統為職志,然而他並未如他敬重的前賢程頤一般,對詩
5
歌發出「某素不作詩,亦非是禁止不作,但不欲為此閑言語。」的激越言語與
態度。只要詩不墮於浮靡之習,是可作也。因詩是補充「言之所不能盡」而發
的「咨嗟詠歎之餘」韻,是不能自己的「自然之音響節奏」,這是生命自然的抒
發,朱熹能正視生命現象中這個「真實」,因此對於作詩一事秉持較為寬和的態
度,而有「閒隙之時,感事觸物,又有不能無言者,則亦未免以詩發之」的論
調。
(三)、崇尚俊健、平淡、自然的詩風
2 〔民〕郭齊、尹波點校,〔宋〕朱熹撰:《朱熹集》《文集》,(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有“礼”走遍天下商务礼仪与公共关系.ppt
- 有关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和配置.pdf
- 有关俄汉同义词词典的几个问题.doc
- 有关信息安全国家标准目录.doc
- 有关医疗仪器、进口商及本地制造商之表列事宜.pdf
- 有关历史教学的几个问题 - 20090324140444.ppt
- 有关国际劳工公约与建议书的程序手册.pdf
- 有关形成性评价的话题 成都市成华区教研室 任军军.ppt
- 有关社团法人登记的若干问题.doc
- 有关考试的鉴定要素细目表在《考试指南》中.ppt
- 半导体材料性能提升技术突破与应用案例分析报告.docx
- 半导体设备国产化政策支持下的关键技术突破与应用前景报告.docx
- 剧本杀市场2025年区域扩张策略研究报告.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人才培训体系构建中的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年人才培训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探索.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年内容创作人才需求报告.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年区域市场区域剧本市场消费者满意度与市场竞争力研究报告.docx
- 剧本杀市场2025年区域竞争态势下的区域合作策略分析报告.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人才培训与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docx
- 剧本杀行业剧本创作人才心理素质培养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