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级中药师考试技巧与方法
广东省药学专业初、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中药学部分 中药学备考方法与技巧;二、掌握药物的药性特点和独特功效(特殊的 习惯考点)
例如:
防风 为治风的通用药,无论外风、内风或兼寒热
皆可投用。
羌活 尤善治疗太阳经头痛(头后部)及上半身寒湿痹痛。
白芷 最善治疗阳明头痛(头前额) 。
藁本 功似羌活,尤宜巅顶头痛(头顶) 。
地榆 治疗血热妄行,特别是下焦出血(便血、痔
血、尿血);又是治疗烧烫伤要药。
白及 最宜治肺胃出血(咯血、咳血、吐血、衄血);三、通过对比,掌握功效相近的药物的功效和应用。
例如:
麻黄与桂枝,川贝母与浙贝母,等等。
砂仁、豆蔻
相同点:化湿、行气、温中,用于湿阻中焦,
脾胃气滞之证,二者常相须为用。
不同点 砂仁,偏于温脾止泻;安胎
豆蔻,偏于??胃止呕
(蔻与呕发音接近,这样联想记住豆蔻止呕而非止泻。“豆蔻呕,砂胎泻”);四、通过趣味学习的方式记忆中药的功效
例如:人参
请用手从下到上指自己的身体
(1)指指小腹(下焦),说“大补元气”(元气在下焦)
(2)指指上腹(中焦),说“补脾”(脾在中焦)
(3)指指胸(上焦),说“益肺”(肺在上焦)
(4)指指嘴,说“生津”;(生津止渴)
(5)指拍头顶,说“安神益智”(安神益智与头脑相关)
这样做两三遍就能牢牢记住人参的功效了。;
又如:生姜
动作:喝水(想象你喝的是生姜汤)
喝第一口,想象全身发热出汗,同时说“解表散寒”
喝第二口,想象热汤到了胃里(中焦),有热乎乎的感
觉,同时说“温中止呕”。
喝第三口,想象热气到了胃里又掉头向上到肺部,肺部
有热乎乎的感觉,同时说“温肺止咳”
上述行为重复两次,试试背诵生姜的功效。;六、熟记“美誉”药物
“呕家圣药”——生姜
“疮家圣药”——连翘
“伤科要药”——三七
“血中气药”——川芎
“烧烫伤要药”——地榆
“治痢之最”——黄连
“回阳救逆第一品药”——附子
“大补元气之要药”——人参
“惊痫抽搐之要药”——羚羊角;七、总结、归纳法巩固复习效果
例如:总结具有润肠通便功效的药物:
油多的种子多能润肠通便,如火麻仁、郁李仁、桃仁、苦杏仁、紫苏子等等。当然,不是所有的“仁”都润肠,像酸枣仁、薏苡仁等无大量油脂的种子就没有润肠作用。
总结具有安胎功效的药物:
紫苏——理气安胎 黄芩——清热安胎
砂仁——理气安胎 杜仲——补肝肾安胎
白术——健脾安胎
;总 论;2、五味
(1)概念: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药
味。(淡附于甘,涩附于酸)
(2)确立依据
口尝的滋味(感觉之味)
﹡临床的功效(功能之味)
(3)五味的功效
辛:(生姜)发散,行气,行血
甘:(甘草)补虚,和中,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酸:(乌梅)收敛、固涩,还能生津、安蛔
涩,收敛固涩,与酸相似。
; 苦:泄、燥、坚
通泄肠道——大黄
泄 降泄肺气——苦杏仁
清泄火热——栀子
燥,燥湿——湿证(苍术)
坚 苦能坚阴,即泻火存阴,如黄柏;
坚厚肠胃,如黄连有厚肠止泻作用。
咸: 软坚散结,如昆布、海藻
泻下通便,如芒硝
淡:淡渗利水,如茯苓、猪苓
;二、配伍;4.相畏—— 一药的毒、副作用被另一药消减。如生半夏
畏生姜。
5.相杀—— 一药能减消另一药的毒、副作用。如生姜杀
生半夏。
6.相恶—— 一药使另一药的功效降低或丧失。如人参恶
莱菔子。
7.相反—— 两药合用,产生或增强毒副反应。(配伍禁
忌);三、君臣佐使;佐药:
⑴佐助药——协助君、臣以加强治疗作用,或治疗次要的兼证。
⑵佐制药——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与烈性的药物。
⑶反佐药——根据病情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使药:
(1)引经药——引诸药以达病所
(2)调和药——调和诸药;四、 用药禁忌;五、煎药时常用的特殊处理法
1 先煎——矿物、贝壳类、有毒药物
2 后下——薄荷、大黄、番泻叶
3 包煎——蒲黄、车钱子、辛夷、旋覆花
4 另煎——人参、西洋参
5 烊化——阿胶、鹿角胶
6 冲服——芒硝、牛黄、羚羊角; 六 常用中药的正名、别名与并开药名
1 常用中药的正名与别名(P.15)
田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