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朗读,语文回家之路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朗读,语文回家之路
——浅析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 宗瑞琴
(四川省古蔺县土城中学 古蔺 646500)
我有幸去成都听余映潮老师、韩军老师上课,两位老师深情并茂的朗读涤荡着我的心。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十余年,我这才发现我们的课堂被所谓的教改搞得一片“沸腾”:讨论、表演、自主探究、畅谈体会……学生与教师忙成一锅粥,却缺少最好的调料——朗朗书声!我们的课堂在看似热闹的背后竟然全是让语文无法回家的凄凉与寂寥。我为这些年我制造的荒野般的课堂深深自责!
是的,朗读这片沃野在不知不觉中被我们尘封起来了。缺少书声的语文课堂,如铺白纸般空虚,如解方程般艰涩,如遭重创般压抑。其实,朗读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金钥匙,是一片永远姹紫嫣红的花圃,我们决不能让它荒芜。
后来,我开始在我的课堂上谱写音韵流淌的乐章——
一、读散文,殿堂里漫步。
深情朗诵朱自清的《春》,如小弦切切.,缠绵悠长,婉丽清雅。“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满是桃儿、杏儿、李儿。野花遍地是,有名儿的,没名儿的,散在草丛中,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轻轻吟诵,闭眼想象,春水淙淙,嫩草繁花,斜风细雨,莺歌蝶舞,融融暖日,弥香满园。醉了,醉了,我和孩子们!携手漫步在春天的世界,纷纷啼鸟,震落了一季花瓣,将朱自清先生清新、隽永、典雅的文风植入我们的骨髓,为我们打开了文学殿堂的大门。
读李大钊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如大弦嘈嘈,慷慨激昂,掷地有声。心随文章同舞,情与作者共鸣。教学这篇文章我采用四步朗读法:
一读课题,读出疑问:
找准课题中重读的词“艰难”、“雄健”,学生会提出疑惑:什么是艰难的国运?什么是雄健的国民?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有什么关系?
二读全文,理解课题。
抓住“现在所逢的史路”、“雄健的精神”等关键词读懂题意,解答“一读”时提出的问题。
三读喻体,把握主旨。
反复品读作者笔下的“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旅行”、“崎岖险阻的道路”、“扬子江、黄河”等生动的形象,体会作者李大钊大声的呼喊:振奋起雄健的民族精神,在严重的历史关头,在艰难曲折的道路上,树立起冲破险阻的必胜信心。这在当时浊流滚滚的思想文化界,无疑如一声惊雷。
四读作者,体会感情。
“有至情之人,才有至情之文。”让学生朗读李大钊的简介与本文的写作背景,感知这位铁骨铮铮的中国共产党的先驱光辉的形象,一座不朽的丰碑定格在我们的心中,他饱含赤子之情的文章也激励着我们。
这样,一篇貌似深奥、隐涩的说理散文,“四读”之后如剥竹笋,题旨自现。一个圣洁的灵魂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宇光辉的精神殿堂。
二、读小说,人海中徜徉。
小说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人生舞台演绎着小说里一个个或许高尚,或许丑陋的灵魂的故事。通过声色毕备的角色朗读,访问鲁迅的《故乡》,感受闰土的沧桑,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唱响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乐章,感慨菲利普夫妇一样的小人物的无奈,揭穿奥楚蔑洛夫变色龙般的厚颜无耻的嘴脸,触摸李京京渴望幸福与平等的心跳┅┅生活犹如万花筒,善恶美丑,是非功过,在反复朗读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及相关的环境后,人物个性跃然纸面。学生这种“纸上得来”的认知领域,会逐步丰富他们对社会、人生、家庭的阅历,与人交往的法则、为人之道便潜移默化,为自己的人生之路开辟了一条新航线。如教学《最后一课》,我让学生有感情朗读文中描写小弗朗士心理活动的语段 :“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分难过。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还有韩麦尔先生也一样。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读出“我”的懊悔、难过、不舍与幡然醒悟,体会文中“我”的变化,感悟小弗朗士的形象。一场灭国之灾让一个曾经调皮、贪玩、不懂事的“差生”的心灵发生了强烈的地震,让他爱国主义意识猛醒。同时,我借机让学生反省自己所错失的宝贵东西,写出来再放声朗读,表达孩子们自己“失去”后的感悟,不再做那个幼稚的小弗朗士,不步其后尘,抓住今天,珍惜现在,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语言,滋长爱国情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