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梳文化及价值思考.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木梳文化及价值思考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木梳文化及价值思考 张欢 谢银桃 (重庆三峡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重庆 万州 404000)   摘要:木梳蕴藏着中国千年历史文化,自遥远的史前时代一直沿用至今,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积淀了数千年来古老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文明。木梳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不同时期的木梳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人类的生活状况。人们不同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赋予了它独特的文化意蕴和价值。   关键词:木梳;文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5-0000-01   一、木梳的历史文化   木梳作为梳篦的一种,是我国古代八大发饰之一。古往今来,无论是声名显赫的高贵名流,还是日出而作的平民布衣,都与梳子朝夕不离,古诗《木兰诗》中就有“脱帽著头”、“当窗理云鬓”等诗句,集中反映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与梳子的紧密联系。木梳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盛唐时,梳篦花色繁多,不胜枚举,大的竟有二尺多长;北宋以来,质地日趋贵重,金银栉具相当流行,大文豪苏东坡曾有“山人醉后铁冠落,溪女笑时银栉低”的诗吟;元代,常州梳篦从运河经长江出海,随着“水上丝绸之路”传到海外;明清时期,文献中关于常州梳篦的记载渐多;明代关于常州西郊八景之一“文亨穿月,篦梁灯火”的记载,把左运河畔篦箕巷的夜景描绘得栩栩如生;辛亥革命后,梳篦的需求量因人们剪辫而激增。当时还流行着一种“刘海篦箕”的小型篦子,许多人身上挂个小口袋,袋里装一把刘海篦箕,引为时髦。   古代的梳篦,既是一种重要的饰物,又是一种必备的梳理工具。作为人类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综合产物,梳篦以独特的方式,不仅记录了社会生活状态的变化,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   此外,梳篦在民俗、婚俗、丧俗中也有独特的趣味。   (一)民俗——插梳为饰。   在很多传世名画之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唐宋女性头上的梳子,都是不带把的。这类梳子仅仅由梳齿和梳背组成。梳齿极为细长,在插戴时梳齿深插发中,绝大部分没法看到。因此,这一类梳子的装饰相对比较简单。也就是说,梳子在作为梳理头发的实用工具时,还用来作为装饰头部的重要饰品。   唐代是插梳习俗最盛行的时代。在唐诗之中,我们可以看到“满头插小梳”这样的描述。白居易广为人知的《琵琶行》里,也有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的句子。【2】这些描述,让我们对唐代的审美风尚有了想象的原型。和唐代相比而言,宋代女性插梳数量减少了很多,但梳篦的个头却非常大。据说宋仁宗时期,宫女们插在头上的角梳竟然有一尺以上的长度,妇女们上轿进门时,只有侧着头才能进入   (二)婚俗——予梳寓情。   文化是一个古国渊源发展的命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像一坛老酒一样愈酿愈香。婚礼文化也是文化中的一个分子,映射着时光带来的婚礼变化。梳子作为婚嫁聘礼中的一种,其寓意是让新人以后的生活能够美满幸福;梳子作为感性的信物,有着丰富的意义。民间盛传梳子代表相思与挂念;同时每天都用来梳理头发的梳子,也暗示着彼此之间的亲密,有白头偕老之寓意, 白头偕老是人们对爱情的美好祝愿,忠贞不渝的爱情信念。正所谓是“一梳梳到底,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子孙满堂”,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三)丧俗——借梳缅怀。   数千年以来,由于梳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梳子已经作为中国人在文化、生活、情感上的一个通配符。很多以此为题材的故事和传说,寓意都非常深远。 礼记middot;曲礼》称:“父母在疾,冠者不栉”。历代行孝,至亲长辈有人去逝,都不梳发、不洗脸,以此表示孝道。【3】除此之外,梳子在我国古代丧葬风俗中还作为随葬品放入棺木。在考古工作时发现很多出土的墓葬中均有不同材质的梳子,据考古研究发现,这种随葬的梳篦就其制作工艺的精粗,选料的优劣,以及摆放的位置均能反映出死者的社会地位和等级高低。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知道作为人类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综合产物的“梳”从多方面演绎着多元的历史文化。记载了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反映了不同时期人类的不同生活风貌。   二、木梳的价值   木梳不仅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而且还有丰富的价值。作为一种民间艺术,不仅是一种生活必需品,更是一笔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在中国文化中一直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发展至今,木梳早已超越其成品自身的功能,它的实用和情感价值都精彩纷呈,赢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一)实用价值。   从古时候起,很多女子就把梳子插在头上作为装饰品,来引起别人的美感和自己的快感,因为它不仅可以美化自身,也可以作为一种身份等级的标识。直到今天,梳子不仅在项链饰品中出现,梳子型的耳环也是层出不穷,梳子的造型同样出现在手链和头饰之中,梳子的各种美化和装饰功能具有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