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患儿输血相关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分析.docVIP

术前患儿输血相关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术前患儿输血相关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分析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术前患儿输血相关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分析 岳晓红 周 莉 杨俊梅 (河南郑州市儿童医院检验科 河南郑州 450053)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8-0093-02 【摘要】 目的 对我院输血前及手术前患儿进行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等滋病(HIV)、梅毒(TP)等传染病的检测,以了解患儿输血前及术前的状况,避免和预防患儿院内感染,医务人员职业感染及防止医疗纠纷。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10931例患儿进行术前输血前检测。结果 HBsAg阳性88例(0.81%),抗-HCV阳性14例(0.13%),抗-H1V1/2阳性5例(0.046%),抗-TP阳性29例(0.27%)。结论 输血前患儿血清感染性指标有一定比例的阳性率,对于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预防和减少因输血后感染引起的医疗纠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无论对患者、医务人员,对医院及供血单位都是必要的。 【关键词】 患儿 输血前 传染病检测 通过输血可使患者感染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艾滋病、梅毒等传染性疾病,为了解我院患儿输血和手术前传染病的感染情况,明确血源性疾病的病因,减少和避免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本文对我院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期间,10931例患儿预输血、血制品或手术前进行相关传染性项目标志物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我院临床各科室预申请输血、血制品或手术患儿1093例,男5862例,女4169例,年龄1h-14y。 1.2 方法 HBsAg、HBsAb、HBeAb、抗-HBC、抗 ndash;HCV采用双抗本夹心ELSIA法,梅毒初筛试验,HIV初筛试验采用双抗原夹心ELSIA法,结果判定以酶标仪读数为准,严格按照仪器和试剂盒的说明书要求操作,经TP-ELSIA筛检阳性标本再由TPPA进一走确证,抗-HIV阳性标本送市防疫站做蛋白免疫印迹确证试验。 1.3 仪器与试剂 酶标仪: 芬兰 Thermo Multiskan Mk3 酶标仪, 洗板机:芬兰Thermo weuwash4Mk2 , TPPA 试剂盒为日本富士公司产品, 其余所有试剂由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提供。 2 结果 2.1 1093例患儿输血前、术前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 2.2 88例患儿输血前、术前血液乙肝5项检测阳性结果分布 3 讨论 通过对10931例1h-14y患儿传染病血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分析,患儿在接受输血、血制品、手术等治疗前有一定的病毒感染率,其中HBV感染率最高0.81%,与报道①相比感染率有明显下降,主要是因为人们的预防意识日渐增强,国家的预防免疫计划执行良好,并且这一年龄阶段正是进行预防接种乙肝疫苗时期。抗-HCV阳性14例,均无受血史,表明在人群中存在着一些无症状的丙肝病毒携带者。近来我国HIV和梅毒感染者呈明显上升趋势,本文患儿HIV阳性5例,阳性率0.046%,其中一例有输血史,4例为母婴传播,梅毒阳性29例,阳性率0.27%,年龄均在3d-4m之间,其中有2例患儿父母有一方梅毒抗体阳性,一例患儿父母均为梅毒抗体阳性,提示婴幼儿HIV梅毒感染应检查其父母,确定是否为母婴传播。虽然随着输血法实施,血液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有效预防和抑制了经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但一方面,由于病毒检测的“窗口期”的存在,试剂灵敏度、特异性及检测指标的设置等因素的影响,使输血风险无法彻底避免,血源性感染仍时有发生,另一方面,病毒性疾病的感染途径多样,输血并非是HBV、HCV、等滋病、梅毒传播的唯一途径,能否明确是输血后和医???性感染所致,还是患者接受治疗前或入院前已被感染,需要获得患儿输血前的术前检查的资料进行区别。对受血者在输血前做的相关检测的意义在于预防和减少输血医疗纠纷[2]。 医院内各科室的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诊疗时,经常会接触其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有关报道[3],医院内工作人员感染HBV的机会比院外人群要大得多,属于乙肝感染的高危人群,采用对患儿输血前、术前进行检查发现阳性患者,提醒医务人员加强自我保护,在诊疗过程中注意操作规程,减少医疗损伤。对阳性血液污染的医疗器具及其它物品进行严格消毒灭菌,减少医源性传播途径,使医院感染控制有的放矢。 参 考 文 献 [1] 岳晓红,周文华.小儿乙型肝炎2835例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521:(5)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