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二任就职演说的二维时间性.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林肯二任就职演说的二维时间性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林肯二任就职演说的二维时间性 李志坤 赵征军 (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省宜昌市,443002) [摘 要]选取林肯二任就职演说中的时态分析,特别是时态的几度跳跃和变换,揭示出林肯借助宗教达到了世俗时间维度和宗教时间维度的有机融合,其二维时间性勾画出一种被动接受框架,一种能够解释战争带来恐惧和后果,以及有助辩护战后安抚政策的观点。因此,创意性含糊的演说显得低调而坚定,客观而神圣,听众更易接受。 [关键词]林肯 就职演说 二维时间性 [作者简介]李志坤(1966—),男,湖北宜昌人,三峡大学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英语修辞学,文体学,应用语言学与英语教学; 赵征军(1973—),男,湖北荆门人,三峡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翻译 理论、翻译教学。 [中图分类号] H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39-8041(2013)09-0067-04 长久以来,英语演讲修辞批评在我国显得薄弱,而研究英语原版演讲篇目的更少。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研究最多的莫过于金的《我有一个梦》,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和奥巴马的《总统胜选演说》了。由于林肯总统在美国及世界史上的特殊身份和贡献,美国人对林肯的研究显赫,著述庞大, 林肯研究成为一种显学。林肯甚至变成了“半神半人”式英雄传奇。在中国,研究林肯从政治学、法学、历史学和军事学以及个人奋斗史上研究的比从语言学和修辞学研究的要多得多。本文选取林肯的二任就职演说,一篇忽视已久但绝不一般的演说,拟从语言学和修辞学分析他的深谋远虑。 林肯被人们广为颂扬的演说,包括《库说》和《葛说》,都显示出清晰的时间结构。我们发现这种推进不仅仅是一种划分演说粗略时间单位的手段;事实上,还是节省和提升演讲修辞的基础。这种时间结构,加上更为娴熟的技巧,在林肯的二任就职演说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可是,引领全篇演说的时间变化曲线既没有得到美国评论界或评论文献的广泛认可,更没引起世界的关注。其原因在于,虽然该演说是演说的经典佳作,却没有宏观上作为艺术作品得到经常性和深刻性的研究。相反,评论焦点要么是???特殊历史背景,要么是那些拟在分析林肯特殊性格或者他作为出色文体家的孤零零的片段。 可喜的是,两种研究正在弥补这一缺憾,斯雷戈尔(Amy Slagell,1986)在专题讨论论文中展示了其修辞析;在“林肯和美国政治宗教”一书中,梭罗(Glen E. Thurow,1976)也阐明了林肯的政治哲学。两种研究都异乎寻常地认为,演说对这种时间单位的精心安排主导了演讲语篇的象征性流动,因此任何稳妥的修辞类阐释都不能忽视这种特殊时间架构。 本文拟从两个方面拓展和深化:一,演说有意在第三段中间达到了一种创意含糊其辞, 将历史的现在融合成一种宗教的现在概念。二,同时证明,这种融合是这篇演说形式的关键,并且是维持演说主题的手段。为此,我们必须按演说的原始顺序回顾一遍。 开篇并没有什么惊人观点或者华丽辞藻,事实上还给人以某种笨拙之感。然而,这个段落却似乎刻意为之以达到林肯演讲的真正目的,并奠定全篇演讲的架构和基调。显然,林肯一开始就直截给出了决定他观点的时间标志词句。第一句,“在这第二次的宣誓就职典礼中,我以为,不像第一次就职的时候那样需要发表长篇演说”,将现在的场合有意和首任就职演说做了对比,第二句,“在那个时候,对于当时所要进行的事业多少作一种详细的说明,似乎是适当的”,是过去时,第三第四句,“现在四年任期已满,在这段战争期间的每个重要时刻和阶段中--这个战争至今仍为举国所关怀。”现在时,最后一句,“既然可以对将来寄予极大的希望,那么我们也就用不着在这一方面作什么预言了”,顺理成章地展望了未来(将来时)。这种时间模式在演说的正文部分反复出现: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开始句子是过去时,其余句子是现在时,结尾段为未来施政提出了建议。 我们发现,开篇段就建立了被动而自我隐没的无情基调。第一人称代词只出现了两次(下文中绝没再现),因此全篇演讲,正如Slagell (p.11) 所言,其实是建构在一种无人称的被动语态之上。比如,第一段第一句,At this second appearing to take the oath of the presidential office, there is less occasion for an extended address than there was at the first,的用词与他首任就职演说中个人化和直接化的语言形成鲜明的反差。当然,林肯也可以把句子以这种方式表达得更简明:On this occasion, I have less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