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栓剂剂型的研究状况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栓剂剂型的研究状况
张长远(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 山东济宁 272111)
【中图分类号】R9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17-0152-02
1 前言
栓剂(suppository)是一种古老的剂型,其名称最早使用大约在17世纪。在我国,很早就有类似栓剂的记载,如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到的蛇床子散坐药方,唐代孙思邈《千金方》中的坐导药方等,主要起导泻和治疗痔疮等局部作用。1945年以后,由于生物药剂学的发展和大量新药的涌现,通过实验和临床研究,发现栓剂不仅起局部作用,而且能通过直肠吸收发挥全身性作用,从而开辟了一条新的用药途径。目前,栓剂应用的品种和数量正日益增多,已成为了应用最广的四大剂型(注射剂、片剂、胶囊剂、栓剂)之一。
2 栓剂的特点
栓剂应用的历史悠久,普遍认为是一种局部用药起局部作用的制剂。随着医药事业的发展。逐渐发现栓剂不仅能起局部作用,而且还可以通过直肠等吸收起全身作用,以治疗各种疾病。
栓剂与口服制剂比较,有如下特点:
(1)药物不经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减少药物对肝脏的毒副作用。
(2)直肠吸收避免了胃肠道消化液及酶类对药效影响,以及药物对胃肠道的不良刺激。
(3)作用的时间比一般的片剂长,通常给药1~2次/d,适用于某些慢性病的治疗。
(4)对于婴幼儿及神志障碍的患者,使用栓剂较口服或注射给药更容易、更安全。
(5)对伴有呕吐患者的治疗为一有效途径。
(6)用法简单,便于携带和储存。
栓剂给药的主要缺点是使用不如口服方便,生产成本比片剂、胶囊剂高,生产效率低。
3 栓剂的种类
栓剂种类繁多,按其作用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腔道起局部作用,如起滑润、收敛、抗菌消炎、杀虫、止痒、局麻等作用;另一种是药物由腔道吸收至血液起全身作用,如起镇痛、镇静、兴奋、扩张支气管和血管、抗菌等作用,。按其应用部位可分肛门栓与阴道栓两种,其形状和大小也各不相同。除了常用的普通栓剂外,尚有以速释或缓释为目的的中空栓剂、双层栓剂、微囊栓剂、不溶栓剂、渗透栓剂以及在普通栓剂中加入吸收促进剂或阻滞剂等多种形式的栓剂。栓剂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医疗和市场前景,下文将对上述各种栓剂的最近发展及各自特点做简要的概述。
3.1 普通栓剂
目前,已有100多种药物制成各种类型的栓剂,其应用也有传统的局部治疗转为全身治疗。对用于全身治疗的栓剂,其释药性能具有特别重要的临床意义。为了达到速释或缓释的目地,可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选择适宜的栓剂基质,或在栓剂中加入一些能够促进或阻滞药物吸收的促进剂或阻滞剂。
3.2 中空栓剂
中空栓剂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始于日本的一种新型栓剂,中空栓剂中间空心部位可填充各种不同类型的药物,包括固体和液体。它扩大了普通栓剂的适用范围;并且栓剂空壳可以预制,根据患者临床的不同需要自行填充所需药物达到治疗的目的[1]。但中空栓剂一般是为了达到快速释药及提高药物的稳定性的目的而设计的[2]。
3.3 双层栓剂
双层栓一般有两种:一种分内外两层[1],内外层中含有不同的药物,进入体内后可先后释放其中的药物而达到临床上的治疗目的;另一种分为上下两层[3.4],下半部用水溶性基质,使用时能迅速释药,上半部用脂溶性基质,起缓释作用,因而可以较长时间保持平稳有效地血药浓度。还有一种上下双层栓,上半部为空白基质,下半部为含药栓层,上半部的空白基质能阻止药物向上扩散,减少药物自直肠上静脉吸收进入肝脏,而提高栓剂的利用度[4]。如雷公藤双层栓,很好地解决了口服后可造成较强毒副作用的弊病,降低其毒性作用,提高生物利用度。
3.4 微囊栓剂
微囊栓剂是1981年日本Chemrphar株式会社[4]研制的一种长效栓剂,是先将主药微囊化,再制成栓剂的形式,从而延缓药物的释放。它具有血药浓度稳定,维持时间长等优点。如吲哚美辛缓释栓就是选用明胶为囊材,采用单凝聚法将吲哚美辛制成微囊,再将微囊与基质混合制成栓剂,即栓剂中同时含药物细粉及微囊。
3.5 泡腾栓剂
本类栓剂是在其中加入了发泡剂,使其在使用时产生泡腾作用,以加速栓剂的熔融和药物的释放。此类栓剂尚有利于药物分布和渗入到粘膜的皱襞之内,所以,尤其适用于阴道栓的制备。如阴道泡腾栓就是利用乙二酸与碳酸氢钠做发泡剂,以聚氧乙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