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尖区侧位牙周囊肿(附2例病例报告).docVIP

根尖区侧位牙周囊肿(附2例病例报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根尖区侧位牙周囊肿(附2例病例报告)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根尖区侧位牙周囊肿(附2例病例报告) 朱越广 庄秀妹 刘东雄   (中山大学张逸仙纪念医院南院区口腔科 广东 广州 510288)   【摘要】 报告了2例根尖区侧位牙周囊肿的诊疗过程,两例均经CBCT检查,清晰显示了上颌窦、颏孔的关系,并精准定位囊性骨腔薄弱点,从而实施了外科手术开窗摘取囊肿,并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对骨质的损伤。   【关键词】 侧位牙周囊肿;鉴别诊断;锥形束CT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5-0146-02   侧位牙周囊肿是一种少见的发育性非角化炎性囊肿(lateral periodontal cyst, LPC),见于下颌双尖牙区、次为上前牙至双尖牙区根间牙槽骨[1]。LPC常无症状,发病年龄50~60岁,常在X-光检查中偶然发现。其X-光特点为根间显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的光透射区,并有阻射白线,直径一般10mm左右。病理组织学特征是囊内衬有1~5层非角化上皮细胞,囊壁为纤维结缔组织,鲜有炎细胞清润,是诊断的重要依据[2]。位于根尖区的LPC更为少见,且其X-光影像与常见的炎性根尖囊肿、根尖肉芽肿等常见病易混淆。本文报道2例出现在根尖区的LPC,经CBCT检查,其三维影像理清了上颌窦、颏孔的关系,并精准定位囊性骨腔薄弱点,外科手术开窗摘取囊肿,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对骨质的损伤。   1.病例介绍   1.1 病例1   52岁男性患者,在诊所治牙时作X-牙片检查偶然发现#13根尖区存在圆形透射性损害,该诊所医师对#13作了根管治疗。但术后一年复查损害未愈合,转诊我医院口腔科续治。   临床检查:#13~#14根尖区颊腭侧粘膜颜色无异常,无骨性膨胀,#13~#14无叩痛,无松动,牙龈无红肿,#14作牙髓电测检查结果为活髓。患者自带的X-根尖片显示:#13~#14根尖区存在圆形透射性损害,从#13的远中至#14的近中,边界清晰且有阻射性白线,#13根管充填佳,两牙无根尖吸收,牙根无移位。CBCT检查,三维空间影像显示#13~#14根尖区牙槽骨囊肿,界面清晰,直径12mm,颊侧骨皮质薄至1mm,上颌窦底薄至0.8mm,#13、#14根尖一半裸露于骨囊腔。   外科手术过程:用 articaine 60.277mg,1.7ml(含肾上腺素1:100,000)局部浸润麻,分别从唇侧#12、#15牙龈缘作梯形切口,至根尖区,深达骨膜下,切开牙龈乳头包括#12~#15,翻起粘骨膜瓣,#13~#14根尖区骨面开窗,用拔牙刮匙轻柔骚刮,将囊肿取出,不刮根面。囊肿浅黄色,囊腔骨壁光滑而质硬,生理盐水冲洗,粘骨膜瓣复位缝合。   病理组织学检查:囊内衬里大部分为1~3层方状细胞,小部分为局灶性增生达6层的鳞状上皮细胞,无角化,基底层可见透明细胞。囊壁为纤维结缔组织,鲜有炎性细胞浸润。   术后追踪:术后1年X一光根尖片检查,#12~#13原牙槽骨圆形透光区已显骨质修复,#13牙髄电测仍为活髄。术后第二年未见有囊肿复发。   1.2 病例2   58岁男性患者在一家私人牙科诊所洁牙,作口腔景片检查偶然发现下颌双尖牙根尖区透射性圆形损害,诊所医师推荐来我院治疗。   临床检查:患者无疼痛感及胀痛感,#34~#35根尖区无压痛,粘膜颜色无异常。患者自带的口腔全景片显示#34~#35根尖区椭圆形囊肿,边界清晰,且有明显的阻射白线,直径10x8mm,囊肿涉及,牙经电测均为活髓。CBCT检查:三维空间影像为#34~#35根尖区牙槽骨囊肿,大小10times;8mm,颊侧骨皮质完整,颏孔未受影响,舌侧骨皮质吸收薄至0.5mm。   外科手术过程: 局部浸润麻,分别从舌侧#33~#16牙龈缘垂直作梯形切口,至根尖区,深达骨膜下,并相应区域的龈乳头包括#13~#16,翻起粘骨膜瓣,14~15根尖区骨面开窗,用拔牙刮匙轻柔骚刮,将囊肿完整取出。生理盐水冲洗,粘骨膜瓣复位缝合。术后10天拆线,伤口愈合良好,下唇无麻木,#14、#15仍为活髄。   病理组织学检查:囊肿组织已被褶叠变形,囊内衬里大部分为1一4层无角化上皮细胞。基底层为方状细胞。囊壁为纤维结缔组织,未见炎性细胞浸润。   术后追踪:术后1年患者失联。   2.讨论   LPC属于少见发育性非角化非炎性囊肿,大多数报道位于牙根之间的牙槽骨,并紧贴根面,牙根不被吸收,位于根尖区LPC更少见。LPC的发病机理尚未清楚,一般认为是起源于牙周中韧带的牙源性上皮剩余[3],据此推断,根尖区牙周韧带同样有存在上皮剩余的可能,因而LPC岀现在根尖区牙槽骨就不足为奇了。治疗原则强调:完全摘出囊肿组织,切勿伤及邻接牙根以免牙髄坏死[4];尽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