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科精神病学PPT
治疗 一、精神治疗: 由于患者求治心不切,所以一般的支持性心理治疗常不凑效。通常以暗示催眠或疏泄治疗为主。当症状缓解后,应及时向患者说明疾病的本质,消除顾虑,增加治疗信心,并应指出:患者的性格缺陷与发病的关系,帮助患者找出防治方法等。 二、药物治疗:癔症性情感爆发可一次予以足够剂量的镇静剂;痉挛发作常结合言语性暗示,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精神症状明显时选用相应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有抑郁和焦虑症状者应用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治疗。 三、针刺与电刺激治疗:适用于癔症性瘫痪或感觉障碍等躯体症状。 四、对症治疗:症状缓解后,除心理支持治疗外,对残存症状应予以对症处理。 第十章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physiological disorders related to psychological factors)指一组在病因方面以心理社会因素为主要原因,临床方面以生理障碍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一组疾病。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工作节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发生着变化,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越发引起关注。 本章着重介绍进食障碍、睡眠障碍以及性功能障碍。 (三):患病率为1%-2%,女性的患病率为男性的2倍。发病率为0.1-0.4%。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躯体化障碍的病人并未被诊断为该病,并且他们常常同时就诊于多个医生。未分化的躯体形式障碍的发病率高于躯体化障碍,可达4%-11%。女性、文化程度低及来自于农村者多见。 二、临床表现: 本病的病人表现的症状绝大多数是多种多样不能解释的躯体症状,并且经常发生变化。 症状涉及身体的任何系统或器官,最常见的是胃肠道不适,如疼痛、打嗝、返酸、呕吐、恶心等;异常的皮肤感觉,如瘙痒、烧灼感、刺痛、麻木感、酸痛等,及皮肤斑点;性及月经方面的主诉也常见。 此外,还经常涉及慢性骨盆疼痛、非典型的面部疼痛以及非特异性的主观不适如头晕、眩晕等。 由于躯体症状的长期存在,病人往往会继发出现比较明显的抑郁、焦虑情绪、自杀倾向以及药物依赖,病人可能对医生所处方的药物成瘾,还可能会经常出现寻觅药物的行为。 躯体表现常常来得很急迫,因此病人会遭遇大量损伤性的诊治检查。有文献报道,躯体化障碍病人的医疗费用是相同年龄对照组的2-8倍。 三、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多无特殊发现,即使有时存在某些轻度异常,如胃镜提示浅表性胃炎、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等,但这些异常不能解释病人所诉说的症状的性质、程度。 心理测验可能会发现病人有一定的人格缺陷或不恰当的应付和防御方式,但结果并没有特异性。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CCMD-3关于躯体化障碍的诊断标准(P398) 1、症状标准 (1)符合躯体形式障碍的诊断标准; (2)以多种多样、反复出现、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为主,在下列4组症状之中,至少有2组共6项。 (二)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的诊断标准 三:鉴别诊断 1、与躯体疾病的鉴别: 鉴别的关键在于周密的体检和实验室检查,当经过相应检查不能发现躯体障碍的证据,或检查结果不能对症状的严重性、变异性、持续性或继发的社会功能损害作出合理的解释时,应考虑躯体化障碍的诊断。 2、与抑郁障碍的鉴别 鉴别要点在于:(1)躯体化障碍的病人症状的发生和持续与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困难或冲突密切相关,躯体症状在整个病程中占据主导地位,而抑郁障碍病人的躯体症状仅仅是情绪低落的伴随症状,抑郁综合症更为明显; (2)躯体化障碍的病人一般没有思考能力的下降和精神运动性迟滞的表现,没有情绪低落昼重夜轻的特点,而抑郁障碍的病人多有联想困难及意志活动减退的症状。 五、治疗及预后 (一)治疗 躯体化障碍的治疗是很困难的。精神病学评估有助于澄清病人复杂的病史,与病人及家属及内科医生达成共同的治疗目标。治疗的目标一般为限制疾病的进一步进展而非治愈。 1处理原则 (1)安排日常预诊,而不是当病人出现了新症状时才就诊; (2)不要说“症状是你自己想出来的”这类话,这样会引起病人的反感,将病人赶到那些只关注躯体症状的医生那里; (3)只有客观体征和症状出现时才进行损伤性的诊治检查; (4)全面处方并协调医疗保健。 2继发精神症状的治疗:对症处理。 3团体治疗 第八节 分离型障碍 即癔症(Hysteria),又称歇斯底里,是由明显精神因素、暗示或自我暗示所导致的精神障碍,疾病共同特点是丧失了对过去的记忆、身份意识、即刻感觉以及身体运动控制四个方面的正常整合。 本症多于青壮年期发病,起病突然,可有多次发作,尤多见于女性。国外报道一般人口中患病率为5‰,战时发病率占战时神经症的50%,直接与战伤有关的约为40%~6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