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毒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docVIP

苜蓿毒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苜蓿毒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苜蓿毒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综述中国养兔1/200939 苜蓿毒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陈会良,黄磊 (安徽科技学院,凤阳233100) 摘要:对苜蓿中黄酮,生物碱,皂苷,双香豆素,单宁,胰蛋白酶抑制剂,光敏物质和抗维生素等毒性成 分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合理利用和进一步开发苜蓿资源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苜蓿;毒性成分;作用机制;综述 中图分类号:S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005—6327(2009)O1—0039—04 ResearchProgressonToxicIngredientsandActionMechanismofAlfalfa CHENHui-liang,HUANGLei (CollegeofAnimalScience,AnhuiScienceandTechnologyUniversity,Fengyang233100,China) Abstracts:Thispaperreviewsthealfalfaflavonoids,alkaloids,saponins,dicoumarin,dannin,trypsinin— hibitor,photosensitizer,antivitaminandothertoxicingredientsandtheirpoisoningmechanism.Thepurpose wastoprovidebasisforthereasonabledevelopmentandusethealfaffa. Keywords:Alfalfa;Toxicingredients;Poisoningmechanism:ReView 紫花苜蓿被称为”牧草之王”,具有适应性强,蛋白 质含量丰富,种植效益高等特点,还能改善土壤养分, 是世界上栽培最早,分布面积最广的优质豆科牧草之 一 .目前,由于我国饲料,特别是优质蛋白饲料严重短 缺,作为高蛋白饲料的紫花苜蓿,其种植面积和市场需 求都在迅速扩大.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苜 蓿中也存在少部分有毒物质,加工或者饲用不当,不仅 会造成苜蓿营养价值下降,而且还会危害动物机体健 康,影响畜禽生产性能,严重者导致畜禽发生中毒. 为此.笔者对苜蓿中黄酮,生物碱,皂苷,双香豆素,单 宁,胰蛋白酶抑制剂,光敏物质和抗维生素等毒性成分 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合理利用和进 一 步开发苜蓿资源提供相关参考. 1黄酮(Flavonoids) 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是指基本母核为2一苯基色原酮 类化合物,现在则是泛指两个具有酚羟基的苯环通过 中央三碳原子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黄酮类 化合物结构常连接有酚羟基,甲氧基,甲基,异戊烯基 等官能团『51.苜蓿中主要的黄酮类化合物为:黄酮及其 苷类,黄酮醇及其苷类,异黄酮类,二氢异黄酮类,查耳 酮类,异黄烷类,紫檀类等.苜蓿中的激素样活性物质 最早是在饲喂动物时被发现的,观察到经常饲喂苜蓿 的动物.与给以合成激素的动物表现出类似的反应.以 后的研究证实.苜蓿的雌激素作用活性主要与其所含 的异黄酮类化合物有关,这些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与激 素类似,可以结合到雌二醇激素受体上.苜蓿含有3种 主要植物雌激素:拟雌内酯(香豆雌酚,Coumestro1),染 料木黄酮(素)和刺芒柄花素(Formonetin),2种次要的为 大豆黄酮和鸡豆黄素[63.拟雌内酯在这些化合物中是主 要的雌激素活性物质.这些植物雌激素的含量在苜蓿 收稿日期:2008—12—30 作者简介:陈会良(1962一),男,学士,高级实验师,主要从事动物医学教学和科研工作.E—mail:nigchl@163.corn 40ChineseJournalofRabbitFarming1/2009综述 不同生长期有所不同,盛花期和结籽期活性最强,春季 活性最弱.试验发现,从苜蓿中提取的大豆异黄酮,苜 蓿素有抗氧化作用,可防止.肾上腺素的氧化,并有轻度 雌激素样作用.家畜大量食入苜蓿后,可引起动物的 假发情,卵巢囊肿以及公畜雌性化,母畜不孕,流产等. 这可能是由于它们与已烯雌酚的结构相似的缘故.但 另一种观点认为,这类化合物本身并无雌激素样作用, 但在体内代谢后,可以产生与合成的雌激素结构相似 的并具有雌激素样作用的化合物. 2生物碱(Alkaloids) 生物碱是一类存在于生物体内的含氮有机化合 物.有类似碱的性质,能和酸结合生成盐.生物碱广泛 分布于植物界.至少已在130个科的植物中发现有生 物碱的存在.生物碱是植物有毒成分中占很大比例的 一 类化学成分.生物碱种类繁多,具有多种毒性,特别 是具有显着的神经系统毒性与细胞毒性.紫花苜蓿含 有高水苏碱(H0m0stachvne)和水苏碱(Stachydrin@sl. 葫芦巴碱(Trigo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