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医药文化概览第5章PPT
中国传统医药文化概览;第5章 群星璀璨:金元四大家;第1节 宋元代医学成就;古籍整理;创新成就;金元四大家;历史背景;第2节 “火热论” —刘河间;刘完素著作;刘完素主要贡献;第3节 “攻下派” —张子和;张从正在学术思想上深受刘完素影响,用药多主寒凉,治病每多取效。在大定、明昌年间(1161-1196),就以医术名闻天下,至金·兴定时期(1217-1222),金宣宗征召张从正入太医院,但不久,张便辞职归家,以其医学名扬东州(指开封以东州郡),常与其门人麻知儿、常仲明等人,游山玩水,过着放诞无拘的生活。在游历中同时也与其门人谈论医术,讲明奥义,辨析至理,将医理传给他的门人弟子。 ;主要学说;《儒门事亲》 ;该书注重阐发邪实为病的理论,倡导攻下三法治疗诸病。书中以六邪归纳诸病之因,以三法治之,名之为“六门三法”,此即为该书创立的“攻邪论”的主要思想。
在具体应用汗吐下三法时,作者从治法范围,适应证、禁忌证等方面作了系统阐述,较前人认识有了较大的扩充。三法均有具体用法、注意事项、禁忌证,应用范围广泛,内容丰富,所用药物遵崇完素,偏于寒凉,颇有心得。;书中对应用补法有独到见解,认为邪去后才可言补,重在以五谷、五菜、五果、五畜、五菜充养之,并批评世风好补之偏。
后人对该书突出的攻邪论思想给予了充分肯定,但是,因为该书治病偏于攻邪,也受到一些医家如朱丹溪的批评。
张从正治学态度谨严务在求实,立论必以古代医学文献为依掘,学术观点则私淑刘完素,用药多偏寒凉,并有所发展。例如在病因分类方面,他在刘完素的基础上,将临床各种疾病按病因分为风、暑、湿、火、燥、寒六大门类,较河间五运六气归类法,执简驭繁,更加切合实用。;??在治疗方法上,张从正则从疾病发生的实际出发,认为邪气是一切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故主张治病必先祛邪,邪去则正安。“夫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或自外而入,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
指出风暑火湿燥寒为天之六邪,发病多在乎上(外);雾露雨雹冰泥为地之六邪,发病多在乎下,酸苦甘辛咸淡为人之六邪,发病多在乎中。
他根据《内经》“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论述,以及《伤寒论》关于麻黄汤、桂枝汤、瓜蒂散、三承气汤等的具体运用,提出治疗疾病必先祛邪,而祛邪则应以汗、吐、下三法为主。
具体地说,凡风寒之邪在皮肤经络之间所致的疾病,可用汗法;凡风痰宿食在胸膈或上脘所致的疾病,可用吐法;凡寒湿痼冷或热客下焦所致的疾病,可用下法。正由于张从正倡言汗,吐、下攻病三法,所以后世称他“攻邪派”。;第4节 “易水派” —张元素;脏腑辨证学说;药物归经理论;药物引经理论;将脾胃病的治疗总结为土实泻之,土虚补之,本湿除之,标湿渗之,胃实泻之,胃虚补之,本热寒之,标热解之等具体治疗原则。
土实泻之,包括泻子、涌吐、泻下。土虚补之,包括补母、补气、补血。本湿除之,包括燥中宫、洁净府。标湿渗之,包括开鬼门。胃实泻之,包括泻湿热,消饮食。胃虚补之,包括补胃气以化湿热、散寒湿。本热寒之,主要是降火。标热解之,主要是解肌等等。
根据脾喜温运,胃宜润降的生理特点,分别确定了治脾宜守、宜补、宜升,治胃宜和、宜攻、宜降等治则,为后世进一步完善与深化脾胃病辨治纲领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方剂学贡献;文献记载 ;第5节 “脾胃论” —李东垣;立志学医;拜师张元素;慈善有为、洁身自好;初露锋芒;学有所成立身立言 ;经典之作《脾胃论》;;《兰室秘藏》 ;后继有人;第6节 “阴证论” —王好古;《阴证略例》;《此事难知》;《汤液本草》;作者认为本草、汤液(经方)为医家正学,故以“汤液本草”名书。上卷为总论,收入李杲《药类法象》、《用药心法》二书内容,王好古本人则总结古代文献中有关理论,编入五脏苦欲补泻用药味、脏腑泻火药、五宜、五伤、五走、服药可慎、论药所生、天地生物有厚澕堪用不堪用、气味生成流布、七方、十剂等药性理论内容。
其功绩在于总结了张元素、李杲等金元诸名医的药学理论,对后世亦产生较大影响。《四库全书总目题要》称:“好古受业于洁古,而讲肄于东垣,故于二家用药尤多征引焉。”“此书所列,皆从名医试验而来,虽为数无多,而条例分明,简而有要,亦适于实用之书矣。” ;第7节 “东垣”传人-罗天益;贡献;《卫生宝鉴》;《卫生宝鉴》;第8节 “滋阴派” —朱丹溪;童年磨难 ;发奋为学;科举失败 立志医学;千里求学 终成佳话;罗知悌;《格致余论》 ;学说内容 ;;;《局方发挥》;金元时期著名医家的关系;THE END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