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单穴灸和穴位配伍灸疗法PPT
头痛穴—百会穴 百会。百,数量词,多之意。会,交会也。百会名意指手足三阳经及督脉的阳气在此交会。本穴由于其处于人之头顶,在人的最高处,因此人体各经上传的阳气都交会于此,故名百会。 取穴:百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 功能与作用:1.治疗高血压、眩晕、血管性头痛; 2.安神定志:治心悸、失眠、健忘 3.升阳举陷:治脱肛、泄泻 配伍应用:1.与风池、内关、神门、三阴交等穴相伍 治疗神经衰弱、心律失常等疾病; 与长强等穴相伍治脱肛; 与气海、关元等穴相伍治阴挺; 与脾俞、肾俞等穴相伍治久泻; 与印堂、三阴交等穴相伍治遗尿; 配百会、水沟穴、足三里穴治低血压; 胃脏穴—中脘穴 中脘。中,指本穴相对于上脘穴、下脘穴二穴而为中也。脘,空腔也。该穴名意指任有脉的地部经水由此向下而行。本穴物质为任脉上部经脉的下行经水,至本穴后,经水继续向下而行,如流入任脉下部的巨大空腔,故名。 取穴方法: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主治疾病:胃脘痛,腹胀,呕吐,呃逆,翻胃,吞酸,纳呆,食不化,疳积,膨胀,黄疸,肠鸣,泄利,便秘,便血,胁下坚痛,哮喘,头痛,失眠,惊风,产后血晕。 穴位配伍:配百会穴、足三里穴、神门穴治失眠、脏躁; 配膻中穴、天突穴、丰隆穴治哮喘; 配梁丘穴、下巨虚穴治急性胃肠炎; 配上脘穴、梁门穴治胆道蛔虫症; 配阳池穴、胞门、子宫穴(针灸并用), 治腰痛、痛经、月经不调(子宫不正); 配气海穴、足三里穴、内关穴、百会穴治胃下垂。 根穴—关元穴 关,关卡也。元,元首也。关元名意指任脉气血中的滞重水湿在此关卡不得上行。 本穴物质为中极穴吸热上行的天部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大部分水湿被冷降于地,只有小部分水湿之气吸热上行,本穴如同天部水湿的关卡一般,故名关元。 取穴方法:在脐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关取穴: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处,即是此穴。 功能主治 培补元气、导赤通淋。少腹疼痛,,疝气,遗精,阳痿,早泄,白浊,尿闭,尿频,黄白带下,痛经,中风脱症,虚痨冷惫,羸瘦无力,眩晕,下消,尿道炎,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 泌尿、生殖器疾病,如遗尿、尿血、尿频、尿潴留、尿道痛、痛经、闭经、遗精、阳痿;此外,对神经衰弱、失眠症、手脚冰冷、荨麻疹、生理不顺、精力减退、太胖(减肥)、太瘦(增肥)等也很有疗效。 1、配气海穴、肾俞穴(重灸)、神阙穴(隔盐灸)急救中风脱症; 2、配足三里穴、脾俞穴、公孙穴、大肠俞穴治虚劳、内急、腹痛; 3、配三阴交穴、血海穴、中极穴、三阴交穴治月经不调(冲任不固,针用补法) 4、配中极穴、大赫穴、肾俞穴、次髎穴、命门穴、三阴交穴治男子不育症、阳萎、遗精、早泄、尿频、尿闭、遗尿(肾阳虚衰、针补法或艾灸); 5、配太溪穴、肾俞穴治泄痢不止、五更泄。 感冒穴—天突穴 名称释义:天指上言,突指结喉突起。穴在结喉下宛宛中,主治咽喉疾病,针此能通利肺气,使之爽利通畅,因名天突。 定位: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主治:气喘、咳嗽、暴喑、咽喉肿痛、呕逆 配伍 配定喘、膻中、丰隆,宣肺降气化痰,治哮喘; 配内关、中脘,理气降逆和胃,治呃逆; 配涌泉、内关,降气通络,治失语。 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 上,当脐中上4寸。 功能作用 聚集及传导地部水液。 人体穴位配伍 配百会穴、足三里穴、神门穴治失眠、脏躁;配膻中穴、天突穴、丰隆穴治哮喘;配梁丘穴、下巨虚穴治急性胃肠炎;配肝俞穴、太冲穴、三阴交穴、公孙穴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配上脘穴、梁门穴(电针20分钟)治胆道蛔虫症;配阳池穴、胞门、子宫穴(针灸并用),治腰痛、痛经、月经不调(子宫不正);配气海穴、足三里穴、内关穴、百会穴治胃下垂。 治法;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取穴方法 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胃经募穴,八会穴之腑会,手太阳、少阳 、足阳明、任脉之会。 功能作用 聚集及传导地部水液。 治法; 寒则补之留针或多灸,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本穴物质为胸腹上部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 在本穴为先聚集后下行 ,本穴如有对胸腹体表气血抓总提纲的作用, 故名上纪。 天,穴内气血运行的部位为天部也。宗,祖庙、宗仰、朝见之意。该穴名意指小肠经气血由此气化上行天部。本穴物质为臑俞穴传来的冷降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复又气化上行天部,如向天部朝见之状,故名。 功能作用:生发阳气。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穴位配伍: 配秉风主治肩胛疼痛。 肩贞穴 肩,穴所在部位肩部也。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现金盘点表(含备用金盘点模块).docx VIP
- 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说课.pptx VIP
- 国际标准ISO56005《创新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指南》测试题(练习卷+12章节习题).docx
- (高清版)DB32∕T 3405-2018 生态修复型人工湿地中植物配置技术规程.pdf VIP
- JSZN2.2.2管道连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xls VIP
-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考核试卷及答案.docx VIP
- 榫卯结构科普课件PPT.pptx VIP
- 第一单元(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二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复习(统编版).docx VIP
- 电力设备检修试验规程-广东电机工程学会高压专委会.pdf
- 中国安装工程优质奖(中国安装之星)评选办法.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