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呼吸道感染的病毒PPT
12/24/2017 第二十二章 呼吸道感染病毒 李梅 张晓延 知识要点 流行性感冒病毒的抗原变异特点 流行性感冒病毒的致病性 呼吸道病毒的传播特点 学习目标 掌握流行性感冒病毒的抗原变异特点和致病性 熟悉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冠状病毒的致病性 了解呼吸道病毒的传播特点及预防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结构 多为球形,80~120nm,有包膜 核酸为单链分节段的RNA 核心 衣壳 核心 病毒核心含病毒核酸、核蛋白(NP)和RNA多聚酶(PB1、PB2、PA)。 核酸为分节段的单链负股RNA,这一特点使病毒在复制中易发生基因重组,从而导致基因编码的蛋白抗原发生变异而出现新的病毒株。 核蛋白是病毒主要结构蛋白,抗原结构稳定,很少变异。 内层为基质蛋白M1,具有型特异性。 外层是脂质双层膜, 衣壳 血凝素 (HA):HA与病毒吸附、穿入和病 毒的传播有关。 神经氨酸酶 (NA):NA参与病毒的释放并促进病毒扩散 包膜表面的刺突 1 2 4 3 5 6 7 8 PB2 PB1 RNP RNA M2 M1 NA HA 分节段的(-) SSRNA PA RNA多聚酶 核糖核蛋白(RNP) 2、分型与变异 根据NP和M蛋白抗原性的不同可将流感病毒分为甲、乙和丙三型。 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HA和NA抗原性的不同,又可分为若干亚型。 变异 抗原漂移:属于量变,变异幅度较小,即亚型内变异引起流感小规模流行。 抗原转换:属于质变,变异幅度较大,这种变异可导致新亚型的出现,极易造成新型流感的大流行。 抗原转换年代 亚型类别 代表株 1918 Hsw1N1 可能为猪流感病毒 1947 HIN1(亚甲型) A/FM/1/47 1957 H2N2(亚洲甲型) A/Singapore/1/57 1968 H3N2(香港甲型) A/HongKong/1/68 1977 H1N1 H3N2 A/USSR/90/77(H1N1) 表22-1 甲型流感病毒抗原转换 3、培养特性与抵抗力 可在鸡胚中增殖,均不引起明显的病变,需用红细胞凝集试验或吸附试验以及免疫学方法证实病毒的存在。 抵抗力较弱,不耐热,56℃30分钟即被灭活。 对干燥、日光、紫外线以及乙醚、甲醛等化学药物均比较敏感 二、致病性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 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被感染动物 机理: 在呼吸道上皮细胞增殖,不引起病毒血症 NA可降低呼吸道粘液层的粘度,利于病毒的吸附和扩散 致病特点:发病率高、死亡率低 发热 (up to 39) 畏寒 肌肉酸痛 出汗 咳嗽 鼻塞咽痛 头痛 厌食 乏力 常见症状: 感染流感病毒后人体可获得对同型病毒的牢固免疫 对不同型流感病毒无交叉保护作用,对新亚型也无交叉免疫 麻疹病毒:是一种以发热和呼吸道卡他症状及全身性出疹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 儿童感染最为常见,感染后的发病率几乎达100% 我国自应用麻疹减毒活疫苗以来,其发病率已显著下降 第二节 麻疹病毒 麻疹病毒呈球形,直径约120~250nm 包膜表面有血凝素(HA)和融合因子(F) 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麻疹病毒存在着基 因漂移 一、生物学性状 二、致病性 人是麻疹病毒的自然宿主 传染源:急性期患者 传播途径:直接飞沫传播或间接传播 致病机理: 入侵(CD46为病毒受体) 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增殖 入血(第一次病毒血症) 侵入淋巴组织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增殖后再次入血(第二次病毒血症) 多种组织、器官受累,表现为细胞融合成多核巨细胞,核内形成嗜酸性包涵体等 柯氏斑 麻疹病后人体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一般为终身免疫。 我国接种年龄为8个月,7岁时再次免疫 第三节 腮腺炎病毒 第三节 腮腺炎病毒 一、生物学性状 呈球形,约100~200nm,为单负链RNA 包膜表面有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和融合因子(F)两种刺突 病毒仅有1个血清型 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敏感,紫外线照射及加热均可使病毒灭活 二、致病性 人是其唯一宿主 传染源:患者和病毒携带者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该病传染性强 潜伏期1~3周 在上皮细胞和局部淋巴结内增殖入血,病毒随血侵入腮腺及其它器官 主要症状为腮腺肿大 睾丸炎、卵巢炎及病毒性脑炎 可获牢固的免疫力 疫苗接种是有效预防措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pptx VIP
- 专题27.4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十大题型】-2024-2025学年九年级数学下册举一反三系列(人教版).pdf VIP
- 体育教育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docx VIP
- 梁模板碗扣钢管高支撑架计算600.doc VIP
- 黄磷尾气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的掺烧使用介绍.PDF VIP
- 碗扣钢管楼板模板支架计算书97027.doc VIP
- Boss Roland逻兰ME-90B 贝斯综合效果器[Simplified Chinese] ME-90B Reference Manual 说明书用户手册.pdf
- 玩转手机银行APP.doc VIP
- 征信报告模板详细版带水印可编辑2025年9月新版.pdf VIP
- 征信电子版PDF个人信用报告简版2024年12月最新版可编辑带水印模板.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